))
虽说七星营现在以游击战为主,并不死守一地,但铁国山如此地形,若不好好利用,岂不可惜。要说日军炮火猛烈,还能超过抗美援朝时的美军不成。
说起历史上的坑道作战典范,王德标印象最深的是松山战役和上甘岭战役,两者都是以弱敌强,也都给进攻方以巨大杀伤,并且有效避开了炮火、航弹的猛烈轰炸。当然,要是比较的话,还是抗美援朝时的坑道作战最为庞大,效果更为突出。
抗美援朝战争从1951年6月进入第二阶段后,志愿军以阵地战为主要作战形式,实行“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防御作战逐步由运动性质转为坚守性质。为增强防御阵地的稳定性,各部队重视工事的构筑。在美军的狂轰滥炸之下,坑道战应运而生。随着坑道工事的基本完成,志愿军的阵地日益巩固,为实施坚守防御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有了坑道工事,志愿军在作战中伤亡明显减少。1951年夏秋防御作战时,联合**平均发射40~60发炮弹杀伤志愿军一人;1952年1~8月,联合**平均发射660发炮弹,才能杀伤志愿军一人。
坚守铁国山,不仅有其军事意义,其号召意义更为突出。按目前的技术条件,要把铁国山掏空,建成类永久工事,并不现实。但象松山要塞那样,大小堡垒均设有良好掩护工事,盖材用直径20~30厘米树干一二层,积土在一米以上,使日军轻重炮弹都不易破坏。并且挖掘壕沟,并在阵地前设置鹿砦,敷设地雷及陷阱,还可以将山炮置于坚固工事内,居高临下,轰击敌炮兵阵地。这些做起来虽费时费力,但却是眼见能够完成的目标。
“部队的训练不知要多长时间?”柯铁虎有些急切地问道:“如今枪械齐全,属下真是想与倭奴大战一场。”
“磨刀不误砍柴功,仗以后有的打。”王德标笑着宽慰道:“而且,我军的实力并不足以与日军正面对抗,埋头发展,等待时机才是正道。”说着,他捡起根木棍,在地上划了个简单的示意图,指点着说道:“铁国山虽地势险要,但却显单薄,目前我们要以此山为点,向北与八卦山呼应联络,向西扩展压迫日军,占领并消化周围的村镇,以使今后粮饷无缺。先立稳脚跟,才能挥拳打人吗!”
“八卦山刘狮、杨胜也是七星营人马?”张吕赤吃了一惊,疑惑地问道。
“呵呵,正是。”王德标笑着说道:“为了迷惑日军,他们没有打出七星营的旗号,本来我想铁国山也照此例,但想来封锁消息实在困难,便作罢了。这下子,云林县境内可就只有七星营一支武装,日军恐怕要寝食难安,出兵讨伐了。”
“原来如此。”柯铁虎点头称是,暗自庆幸,亏了自己审时度势,加入七星营为时不晚,若等其兵马充足时,铁国山这点人马,七星营恐怕就不放在眼里了。
铁国山是一个枢钮,如今战略格局对七星营很是有利,不仅根据地大大拓展,更可向北渗透,与八卦山支队建立直接联系,隐隐形成一个大网,将台中、台南割裂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