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0节 恭王为使(2)

目录:清山变| 作者:嵩山坳| 类别:历史军事

    一路来到京津之间的杨村,直隶总督纳尔经额率领天津的道、府、县官员等候在官道两侧,看远处旌旗飘舞,知道是一行人到了:“放炮!”

    “喳!”有役从下去传令,在官道旁有事先准备好的礼炮,轰隆隆齐鸣声中,一乘官轿在烟雾中抬到地上铺着的红毡条前,官轿停稳,奕訢弯腰而出,对面的纳尔经额一打马蹄袖,率领众人行了三跪九叩首的君臣大礼:“奴才,署理直隶总督纳尔经额,率天津道、府、县官员,士绅民等,恭请皇上万福金安,万岁,万岁,万万岁!”

    “圣躬安。”奕訢面南而立,朗声答说了一句。

    纳尔经额爬起身来,趋前几步,再一次跪了下去:“奴才,纳尔经额给王爷请安。”

    清行唐宋礼节,亲王的仪制尊贵,跟唐朝宰相的礼绝百僚一样,所以他是站着受了纳尔经额的头,然后才伸出双臂,把对方扶了起来,拉着老人的手很是亲热的问道:“堂督(纳尔经额字近堂),多日不见,您还好吗?”

    “多承王爷垂问,奴才一切安好。”纳尔经额握住奕訢的手,笑呵呵的打量几眼:“上一次见到王爷还是在给大行皇帝行礼的时候,一年多的时间了。哦,王爷,我来为您引见……”

    天津府知府叫刘杰,字偱臣,道光二十五年的进士;天津道是本年三月间补上的,就是曾国藩保荐的胡林翼,其他还有一些士绅官民,其中有一个姓査的大盐商,也在引荐之列——这一次奕訢等人驻节,就是在他的庄上。

    庄子位于天津长芦一个叫水西庄的地方,庭院森森,连云广厦,虽是北地,倒很有南国气势,而且从这里到大沽口炮台、出海都非常的方便,再加上查某人在天津府道县很是花了银子的,故而选择这里作为钦差公使驻节之所。

    一路无话,官轿抬到庄院,査某人带阖府下人在院门口叩头行礼,把奕訢、李棠阶、纳尔经额等人迎请入内,请到正堂落座。奕訢自然坐了主位,其他人各自落座:“堂督,这一次英使北上到津投递公文,皇上命我前来与之接洽,并会商进京一事。虽是皇上有意提拔,本王却深感才绌智短,还要靠堂督多多指教啊。”

    “有用到奴才的地方,请王爷明言就是。”

    査盐商是这水西庄附近著名的富户,捐了个九品的职衔,家中奴婢成群,都叫他‘老爷’,和天津府刘杰,新任天津道胡林翼都很熟悉。刘杰爱开玩笑,也学着他家的奴仆唤他做老爷,胡林翼是厚道人,只管他叫老査。

    “老査,你不必太过张罗,王爷在京中,什么没吃过,什么没见过?就弄些清淡一点的吃吃,也不必弄那些篾片相公来,不知道这位爷是怎么样的喜好,别弄巧成拙。”

    “是,是,是。”老査自然是没口子的答应着,唯恐伺候不周:“只是,二位大人,小的为伺候王爷,特别命人准备的熊掌,也不要上了吗?”

    听到熊掌二字,刘杰和胡林翼同时干干的咽了口馋涎:“你准备了?”

    “可不是吗?从三天前就开始准备了。”

    “那,你等一等,我去回一声。若是王爷肯赏你这个面子,就算你的福气,若是不肯……”

    老査立刻接口答说:“那就当小的孝敬您二位大人的。”

    “也好。”刘杰一笑:“在这等一等。”

    査盐商家中有一种很特殊的烹制熊掌的方法,说来很是匪夷所思:把熊掌拿来,用生石灰煮沸扬汤,然后放在一个一尺高的、石制烟囱的顶端,顶端的孔径正好可以放下一只大碗,放好之后,把碗封好,在烟囱的下面点上蜡烛,足足煨一夜的时间,到入席的时候,熊掌被这小火煨得几近融化,入口绵软肥腻,实在是无尚佳肴。

    刘杰和胡林翼曾经享用过一次,很是念念不忘。不过这一次的主客不是他们,怕是很难得尝美味了。这样想着,竟小家子气的希望奕訢会拒绝了。

    正堂之中,纳尔经额正在陪着奕訢说话:“英夷到外海已有五日,我想,是不是明天就去和他们商谈?”

    “与英夷会商是我这一次到天津来的目的之一,还有一事是皇上念兹在兹的,便是大沽炮台的修葺和加固。这一次我出京之前,皇上特为把我找去,命我借此次之机,到大沽口炮台巡视一番,总要确保京师的安全啊。”

    纳尔经额随声附和的答道:“那是,那是。大沽口炮台乃是我朝京师门户,门户守得严,京师才能稳如泰山。”

    “至于和英夷相见吗?此事还要烦请堂督,和他们约定好一个日子。李大人?您看几时为宜?”

    李棠阶怎么肯在这时越俎代庖?轻笑的一下:“一切听王爷您的。”

    “那好,就定在巡视完炮台的第三天吧。”

    “是。奴才下去之后立刻命人知会英使,让他们做好准备。”

    说了几句,奕訢又问道:“这一次英夷到津,可有多少人啊?”

    “此事嘛,请天津府道的刘老爷和胡老爷给王爷回禀,他们知道得多。而且,英使也是把公文投到他们的衙门里面去的。”

    说话间,正好刘杰进厅,纳尔经额把他叫住了:“偱臣?”

    “大人?”

    “英使此来是怎么回事,你知道得多,你来给王爷说说?”

    “喔。”刘杰点头,把经过讲了一遍——

    英人此番抵津,确实是比去年预计的早了些时日,于三月二十三日从香港出发,一路北上,中途在广州不停,到了上海码头停靠几天,一来是补充食水,二来是向两江总督衙门报备一声,三来是接请上海领事阿利图上船,以副使之尊同行。然后继续开船,四月初六的时候就到了天津外海,派小船带着此行的副使和通译麦华陀登岸,在中方早已经派到塘沽码头等待的胡林翼等人的陪同下,先到天津府,将公文递呈,并且安排两个人在天津府的管驿住下。

    不过麦华陀完全没有心思领略北地风光,一个劲的要求返回本国使船,刘杰也不好勉强,更怕对方呆在天津会引发百姓争相目睹,万一闹出事来,自己很难承担,便礼送出城,任由他自去了。

    “这样说来的话,贵府竟是没有见到英夷正使喽?”

    “回王爷的话,臣没有见到。”刘杰说:“臣和英夷派来的副使,上海领事阿利图说过,待到我朝使节到来,就会派人登船通知彼等,到时候再约定见面之时地。”

    “那好吧,明天,请贵府派人到英船上,就说本王奉皇命而来,见面的地方嘛,就定在天津府衙门之中,可以吗?”

    “喳,卑职明白,明天就命人前去通知英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