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己毋处其疑,一处其疑,即所舍之志多愧矣;
施人毋责其报,一责其报,并所施之心俱非矣。去看看小说网 www.7kaNKan.com。
1、老子的远见
老子曰:“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老子这句话,可谓洞穿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社会发展规律。上古之人,人人修道,当时“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是大同的社会。即使偶尔有失道人,也用修德来补充。故《黄帝内经》说“德全不危”能够全德,也算太平,所以他们都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这就是古人所谓的“三王之治在道德”。
后来呢?“五霸之治在事功”。没有办法了,春秋战国,大家开始急功近利,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只要能建功立业,什么招都耍得出来了。庄子为什么不出来做官?便是“春秋无义战”嘛(这是孟子对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为争权夺利而战争的一个著名说法)。于是就有《道德经》形容的: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仁义、智慧、孝慈、忠臣,是谁培养出来的?是人们不要了大道,开始虚伪狡诈,这时才感到仁义、智慧的重要。国不国,家不家,才呼吁“孝慈忠臣”。正如一个人,得了重病,当然第一反应就是要找良医良方。在老子看来,这良医良方,圣贤仁义大行的时代,并不是一个理想的时代。正如现今,家家都谈治病,人人都论养生,市面上最畅销的是这些养生治病的书籍,这折射出来的是一个病态的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