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建国大业与强势文化

目录:人间正道是沧桑| 作者:茂密森林| 类别:玄幻魔法

    中国何时产生世界级魔幻作品?随着《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电影和其衍生商品在全球热卖,“哈利?波特”这一品牌的文化价值已经超过了它的经济效益。中国有这样一群观众,他们在和哈利一起冒险和惊悚中成长。当哈利?波特开始冒险历程时,他们也跟着逃离现实,进入那个光怪陆离的魔幻世界。他们同主人公一同冒险,一同享受珍贵的友情、至爱的亲情。他们与哈利一起发现,曾经给过他们保护的人未必能保护自己,曾经伤害他们的人未必会受到惩罚。为他们铺平人生道路的人,离开这个世界前可能来不及告诉他们何去何从;让他们流露真情实感的人,可能同时引出了他们的弱点……成长是很痛的。

    他们中,一千个人看哈利,就变成一千个哈利,他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哈利?波特的影子,每个现实生活中的孩子,甚至大人,都希望拥有一根魔棒改变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在喜欢哈利的同时,他们还另有自己喜欢的人物,比如小哈利、罗恩、赫敏、校长、斯内普教授甚至是小天狼星布莱克,大家看片时都会找到各自的兴趣点。

    一份粗略统计表明,哈利?波特带动相关产业的《哈利?波特》电影后产品经济规模超过2000亿美元,衍生产品的收益占到总量的70%以上。《哈利?波特》同时吸引了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对儿童来说,哈利?波特就是童话中降服恶龙的王子;对青少年来说,他是真实世界中的少年同学;对成年人而言,他又是战胜异象、改变世界的典型英雄。

    但如果不是好莱坞制作、没有美国资本进入,《哈利?波特》系列又会是怎样的命运?

    我们不要东施效颦般地学这种文化事业,我们应当从中得到启迪,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追求有中国特色的有明显经济效益的文化产业!

    推出过《紫诏天音》、《风月连城》等众多魔幻作品的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步非烟,谈及《哈利?波特》文化现象时说:国内以前在文化研究上,总认为现实主义的好,幻想的东西都是荒谬的。其实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应该是并存的,应该是同样重要。中国家长一说到鬼怪,就让孩子认识到,鬼怪是不存在的。在国外,孩子们将梦想化为精灵和天使,他们坚持梦想是人生的一部分。我们也应该尊重想象力,尊重梦想,尤其是孩子的梦想。我们的孩子、成年人都有幻想。对于《哈利?波特》,“我还没看第6集,我觉得第一集特别震撼,它给我们的第一感觉就是,生活中突然展现出一个魔法世界,电话亭、列车,我们常见的东西,都可以切入,而且故事很完整。后来几集的故事就偏弱。”

    实际上,西方的强势文化对我们影响很大,当初,这些东西出现的时候,我们很诧异,但到了《指环王》、《哈利?波特》,我们就有一些人开始适应这种文化强势了。这是人家文化上的整体推广。而我们的文化,进入全球的也就几个元素,中国结啊,旗袍啊。西方在魔幻题材上,已经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

    我们还没有这样的产业链条,还无法把影响扩大。毕竟小说的力量有限,要用视觉去推广。不过我们在这方面的开发,正在形成产业链条。我们还有一些独特的作法,如,电影《建国大业》,内地票房已经超过三亿,观众仍然踊跃,本人保守地估计,其票房超过五亿,不成问题!在一部电影里塞下近两百位明星演员的做法,在电影史上不乏其例,最接近的应该是前苏联的《解放》五部曲,它汇集了前苏联当时几乎所有电影界明星。但,能像《建国大业》这样,有庞大规模明星阵容的国产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上应该是史无前例独一份儿。

    果然不出所料,在这个电影中,各路明星演员走马灯一样轮番串场,有些串场,确确实实,与剧情结合恰当。在银幕上数明星,这对中国观众来说,的确还是一件新鲜事儿,观众看到自己熟悉的明星演员,要么是一片议论,要么开心大笑,在葛优和郭德纲分别亮相的时候,观众的笑声尤为明显。看来在“明星效应”这方面,《建国大业》应该说是做到了极致。

    “全明星阵容”是这部电影最大的卖点和话题,整体还是中规中矩。《建国大业》对中国主旋律电影最大贡献是:从“明星”切入,做到极致!从追求市场效益角度,“全明星阵容”这招可谓是大胆创新。相比之前公映的《铁人》,市场反应跟《建国大业》比,真是天差地远。

    《建国大业》创新的另一点是,别人不可复制。除非“中影集团+韩三平”为核心的团队来进行自我复制。影片从创意、剧本到实际运作规模,都是一个常规主旋律电影,在影片今年2月份开机的时候,确定参演的明星演员寥寥。但没到两个月,因为各种因素,《建国大业》产生了令人惊讶的“滚雪球效应”,电影界人士以出演《建国大业》为己任,为争取片中露脸的机会,用“挤破头”来形容也不为过。再说,这部电影的确“赶趟儿”,或者说“赶上这一拨了”。因为方方面面的原因,最后这部电影被抬高到了一定的位置,《建国大业》就超越了传统意义的主旋律电影,似乎目前可以给它一个新的定位──“主旋律商业大片”。但是,这种商业大片的收入,与2000亿一比,显得微不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