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十章 人劫完 伯邑考治天下

目录:封神之袁洪逆天| 作者:事成| 类别:都市言情

    且说纣王在显庆殿,闷闷独坐。有宫人左右,纷纷如蚁,荒张乱窜。

    纣王心中烦闷,询问道:“尔等为何这样急遽?难道是皇城破了?”傍有一内侍跪下,汪而奏道:“三位娘娘,昨夜二更时分不知何往,因此六宫无主故此着忙。

    纣王着忙,叫:“内臣快查。往哪里去了?速速来报。”

    有常随打听;少时来报:“启陛下!三位娘娘首级已被悬挂于周营辕门。

    纣王大惊,忙随左右宦官,急上五凤楼观看,果是三后之首。

    纣王看罢,不觉心酸,泪如雨下。乃作诗一首以吊之:“玉碎香消实可怜,娇容云鬓尽高悬;奇歌妙舞今何在,覆雨翻云竟枉然。凤枕已无藏玉日,鸳衾难再探花眠;悠悠此恨情无极,日落沧桑又万年。”

    话说纣王吟罢诗,自嗟自叹,不胜伤感。

    只见周营中一声炮响三军呐喊,齐欲攻城。

    纣王看见,不觉大惊,见大势已去,非人力可挽一声,竟下五凤楼,过九间殿,至显庆殿,过分宫楼,纣王上了摘星楼,行至九曲栏边,默默无语,神思不宁,扶栏而问:“封宫官何在?”

    封宫官朱升闻纣王呼唤,慌忙上摘星楼来,俯伏栏枰,口称:“陛下!奴婢听旨。”

    纣王落寞道:“朕悔不听群臣之言,误被谗臣所惑;今兵连祸结,莫可解救,噬脐何及?朕思身为天子之尊,万一城破,为群小所获,却是莫大屈辱!欲寻自尽,此身倘委人间,犹为他人指念,不若死了干净。你可取柴薪堆积,朕当与此楼同焚,你当如朕命。”

    朱升听罢‘,流泪满面,哭泣道:“奴婢侍陛下多年,蒙豢养之恩,粉骨难报。不幸皇天不佑我商。奴婢恨不能以死报国,怎么敢举火焚君?”

    言罢呜咽,不能成声。

    纣王亦是叹道:“此天亡我商也,非干你罪。你不听朕命,反有忤逆之罪。昔日朕曾闻费仲、尤浑言,姬昌妖言道朕有杀身之厄,今日正是天定,人岂能逃?当听朕言。”

    话说朱升,再三哭奏,劝纣王且自宽慰,另图别策,以解此围。

    纣王勃然大怒,喝道:“事已急矣。朕思之已久;若诸侯破城杀入内庭,朕一时被擒,汝之罪不啻泰山之重。”

    且说纣王见朱升下去,自服衮冕。手执碧玉,满身佩珠玉,端坐楼中。就在此时,姜皇后,黄贵妃领着二位皇子殷郊、殷洪上得摘星楼,神色一片平静,看着纣王殷寿。

    纣王看到姜、黄二妃,不由惭愧的低下了头。“你们二人怎么没有走,出得皇城,也许还有一丝生路。把两位皇儿抚养长大,也不负我们夫妻一场。”

    姜皇后道:“大王,自古夫妻一体,我们既然是大王的人,生死都会追随,怎会舍你而去。”

    纣王道:“可是二皇儿还小,不应该随我葬于此。”

    黄妃凄然一笑道:“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反不如一起,追随大王与地下,还可见到成汤先祖先宗。”

    纣王大悲,仰天长啸。“好,就让我们一家共赴黄泉,来世再续夫妻父子之情。我必不负你们的追随。来,到我怀里来,任谁也不能把我们分开。”

    朱升将柴堆满,潸然泪下,拜毕方敢举火,放声大哭。

    话说朱升举火烧着楼下乾柴,只见烟卷冲天,风狂火猛,六官中宫人叫喊。顷刻间天昏地暗,宇宙翻崩,鬼哭神号,帝王失位。

    朱升见摘星楼一派火光,甚是凶恶。朱升撩衣痛哭,大叫数声:“陛下!奴婢以死报陛下也。”言罢将身蹿入火中。可怜朱升忠烈,身为宦臣,犹知死节。

    话说纣王在三层楼上,看楼下火起。烈焰冲天,不觉抚胸长叹道:“悔不听忠谏之言,今日一死,固不足惜,有何面目见先帝于地下?”只见火逞风威,风借火势。须臾间四面通红,烟雾张天。

    正是,烟迷雾卷,金光灼灼漫天飞;焰吐云从,烈风呼呼如雨骤。排坑烈炬,似煽如焰,须臾万物尽成灰。

    话说子牙在中军,方与众诸候议攻皇城,忽左右报进中军:元帅!摘星楼火起。”子牙忙令众将,同武王、东伯侯、北伯侯等诸侯,齐上马出辕门看火。

    只见那火越盛起上楼顶。那楼下的柱脚烧倒。只听得一声响,摘星楼塌如天崩地裂之象,将纣王埋在火中,须刻火化灰烬,一道真灵已入封神台去了。

    话说摘星楼焚了纣王,众诸侯俱在午门外住扎。

    少时半门开处,众宫人同侍卫将军、御林士卒,酌酒献花,焚香拜迎武王车驾并众诸侯俱上了九间殿,只见丹墀下,大小将领头目等众,跻趼跄跄,簇拥两旁;子牙传令军士,先救灭宫中火焰。

    武王抬头就见殿东边有黄色二十根大铜柱,排列在旁,却是炮烙铜柱,感慨一番;来到摘星楼。却是看到虿盆里面蛇蝎上下翻腾。白骨暴露,枯骸乱滚,酒池内泅风凄凄,心中又是悲愤一番。

    话说武王来至摘星楼,见余火尚存,烟焰未尽,烧得七狼八狈,也有无辜宫人,遭此大劫。

    尚有遗骸未尽,臭秽难闻,武王更觉心中不忍,忙吩咐军士,快将这些遗骸,检出去掩埋,无令暴露。

    又命寻得纣王及二妃、二子骸骨,穿戴衣衾,以天子之礼葬之。

    众诸侯同武王往鹿台而来,上至三层时,见阁接云端,楼连霄汉,亭台千叠,殿宇巍峨,栏枰玉饰,梁栋金装。又见明珠奇宝,珊瑚玉树,装饰成琼宫瑶室,堆砌就绣阁兰房。不时起万道霞光,顷刻有千百异彩。

    真所谓目眩心摇,神飞魄乱。

    武王点首叹道:“纣天子庶享奢华,竭天下之财,以穷己欲,安有不亡身丧国者?如今纣王已灭,天下诸侯与百姓,受纣王剥削之伤,荼毒之苦,征敛之烦,自坐水火之中。今日不若将众数之货财,散发个诸侯百姓,将聚敛之稻梁,赈济与饥民,使万民昭苏,享一日安康之福耳。

    牙赞同道:“大王言念及此,是社稷生民之福也,宜速行。”

    武王命左右去散财发粟。

    随后诸侯共立武王伯邑考为天下共主。

    牙急忙传令,命画图样造祭台,作祝文,昭告天地社稷。

    周旦画了图样,於天地坛前,造一座台。台高三层,按三才之象,分八卦之方,中设“皇天后土之位”,旁立“山川社稷之神”左右有“十二元辰”旗号按子、丑、寅、卵、辰、午、未、申、酉、戌、亥立于其地。

    前后有“十干”旗号,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立于本位。

    坛上有四季正神方位,春曰太昊,夏日炎帝,秋曰少昊,冬目颛琐,中有黄帝轩辕坛。

    上罗列笾豆:簋、金爵、玉、辈,陈设祭前,并生刍炙脯,列于几席,鲜酱鱼肉设于蓑席,无不齐备。

    只见香烧宝鼎,花插金瓶,子牙方请武王上坛。

    武王再三谦让,然后登坛。八百诸侯,齐立於两旁,周公旦高捧祝文,上坛开读祝文。

    周公旦读罢祝文,焚了以告天。祝告天地毕,只见香烟笼罩,空中瑞霭,氤氲满地。

    其日天明气清,惠风和畅,真是昌期应运,太平景象,自然会别。

    那朝歌百姓拥挤,遍地欢呼。

    武王受了天宝,即天子位,面南垂拱端坐,乐奏三番,众诸侯执笏山呼万岁。拜祝毕,武王传旨,大赦天下。

    众人簇拥武王下坛来至殿庭。从新拜贺毕武王传旨,命排九龙筵席大宴八百诸侯。君臣共乐,众人酒过数巡,俱各欢畅,百官各已深沉。各稗阙谢恩而散。

    次日武王设朝,众诸侯朝天下之后,颁赐各夷王衣袭之费。

    贺毕,武王下令将鹿台之财,给散与列爵为五,分土为三,建官惟贤,位事惟能。重民五教,惟食丧祭,俘信明义,崇德报功,命诸侯各引人马归国,以安享其土地。

    又将摘星楼旧阁拆毁。散台之财,发巨挤之粟,释箕子之囚,封比干之基,式商容之闾,放内宫之人,大赦于四海,而万姓悦服。

    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胥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以示天下弗服。

    武王在朝歌旬月,万民乐业,人物安阜;瑞草生,凤凰现,酩泉甘露降,景星庆云飞,熙熙嚷嚷,真是一片太平景象。

    又封纣王幼子武庚世守本土,以存商祀,命管叔鲜、蔡叔度二王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