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风起紫罗峡》随读随想之去仙

目录:华山论书团评论合集| 作者:华山论书团| 类别:历史军事

    风过山林响,雪融落叶湿。――“风起紫罗峡”随读随想之去仙

    最早是在龙空看到“风起紫罗峡”,当时还只有几章,泛泛一读,并未留下深刻印象。后来在起点论坛上知道了作者荆柯守,感觉他是一个极有见识和个性的人。又不禁好奇,这样一个人,在我看来,如果去写尘世之恩怨情仇、宏图霸业必是酣畅淋漓之极的,却又为何跳出红尘,去写那些餐风饮露的所谓仙人?我脑子里的修行,不论佛道,最终境界大约都是不受任何感情羁绊,佛家所谓“四大皆空”。

    然而,问题随之而来:我们谈佛论道,都说修仙须得抛开人世间的喜怒哀乐,但若真如此,故事从何而来?以前曾有书友将他的作品拿给我看,也是修仙题材,但门派争斗、恩仇往来与凡间何其相似。我笑说:你这不过是打着修真的幌子罢了,书中这些厮杀汉哪里又透出一丝仙气了?只不过砍刀换成了仙剑、皮鞭换成了拂尘而已。今日再看“风起紫罗峡”序章之作者自白,才知道作者也有一样的烦恼。不过,话说回来,既是讲故事,情字如何脱的开?那些真的所谓“四大皆空”的仙人又与泥胎神像何异,真那样讲起故事来,只怕也如和尚诵经一般无趣吧。窃以为,所谓“修仙”,大约还是要在“修”字上做点文章,这个从凡间飞升到仙人的过程必是考验重重的,故事也应当由此而来。那个无欲无求的“仙”字,姑且当个虚无飘渺的摆设罢。

    带着重新的认识,我恭恭敬敬地点开这部闻名已久的仙侠小说,然而开篇的紫峡洞府大观却令我有一丝失望。荆兄文笔是极好的,挥洒几笔便幻化出一个人间仙境――紫峡洞府。然而这里所居本是仙家之人,却为何偏要珍藏那许多黄白阿堵之物?难道真是作者想以此金砖银砖来拖住修仙之人,让其在凡间演绎那一段故事?

    故事开端,风闲知弟子遇害,这“情仇”二字终是跳不脱,一切思维与常人无二。风闲将此理解为天劫,然天有何辜,如何设劫?想来还是性格使然,心劫所致吧。等而下之的门人红缨侍女,虽有千年修行,这“恩义”也同样缠身,至此,仙味已去一半。且看下面故事如何发展。

    有一细微之处略有瑕疵:“紫峡洞府弟子极少,只有四人,妹妹水晶仙子积累功德,外出未归,红缨侍女,是只千年参精,不可外出,自己的门人,才只有这个刘和德一人,只等他修成少清元经,就可登堂入室,继承紫峡洞府。”那么前面所说和刘和德同为外室弟子的萧沐雪呢?

    再者:前面提到刘和德,而且随后讲到:“贵州贵阳县,有一家书香人家姓刘……其子赵和德,天生聪明,十四岁就中了秀才,十七岁中了举人,又有父亲的遗泽,仕途之道,本已敞开,不料他从此就未上京赶考,更不图官宦之事,娶了一妻,生了二子一女,就在家诚心修道。”这刘家如何生子为赵姓?

    书中说到风闲以手段拷问另一门派的弟子:“凡人恐惧死亡,因为死亡对于他们来说,就是结束,就是灭亡。仙道的人明白轮回的奥秘,修炼不死而自由的元婴,因此对于他们来说,死亡只是一个过程,身体虽然重要,但是不是根本。但是现在,那个躺在地上的人,也同样感觉到彻底死亡的恐惧,他一瞬间,就了解了为什么凡人这样恐惧死亡。形神皆灭,是最大的惩罚,无论你以前有什么,全部在形神皆灭后消失。原来修道者的自信和超越,只是建筑在强大的力量之上的,真正面对彻底的死亡,并不比他平时鄙视的凡人好多少。”

    其实仙道之人和凡人何异,便是主人公风闲,倘遇到手段更高的人,让他同样面对形神俱灭,只怕也是同样。所谓无畏或超脱,与自身实力未必相干,而要看面对的是什么。那些所谓勇者、能者,大抵也多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看他的情况,只怕以前修的道行废了十之,更由于根本受到了重创,恢复起来比原来修时更加困难,附体再生可能不行,唯有让他转世了,而在转世之前,还必须为他找来仙膏玉液来修补元婴才是。”元婴受此重创,师徒感伤也是应当。但读至此段,老黑又不禁突生怪念:诸多修行之人,所追求的境界便是无欲无求,更可为此抛开一切。但目的是“无求”,可对这个目的却又是无一例外的“痴求”,便如同辛苦劳作来达到最后的安逸闲暇,如何能得?又想起另一则预言,渔夫躺在沙滩上晒太阳睡懒觉,被旁人教育应当辛勤劳动,最终目标才可以达到在沙滩上晒太阳睡懒觉。这其中孰对孰错,谁能得知?凡世间熙熙攘攘、庸庸碌碌,又有谁能跳脱这个怪圈?咦!

    “唉,我修道之长,如论年纪,还长道友二百年,还是无缘窥视紫府天露,想不到对于道友来竟是有途有得的事情,真是惭愧啊!”

    “碧霞道友那里话,天仙有九途,各有千秋,道友虽然无缘紫府天露,但是还有其他奥境可得,我看道友已经神满如日,飞升之日,已经迫在眉睫,论道行,比我还精纯三分,何有惭愧之说?”

    读这一段,感觉与二官吏谈论仕途无有任何不同。“老弟,我走仕途,论年龄比你还大十岁,还是个副厅级,想不到你竟有门路交往中央一级的大员,真是惭愧啊!”

    “诶,老兄哪里话来。所谓升官发财,各有千秋。老兄虽级别略有屈就,但看老兄满面红光,再看您这满身行头,您的差事比起我来要肥得多了。”至此,则仙味尽去矣!

    “就是这个道理。”碧霞真人于是说:“风闲真人此一念,造福无数,如能成功,功德无量,就单此一件,救人百万,可等三十万天仙功德而有余。”此处敬碧霞真人,以苍生为念。但功德一说则抹污三分,天道好仁岂是以功德来论?竟感觉如同网游小说,取一物品完成任务,而得若干经验值,此为“仙班俗套”。

    “这我倒不放在心上,我辈行事,皆是自己本性出发,又岂为了天仙官禄?”风闲对于此点倒不以为然。此处喜风闲真人,真情真性,或许这也是作者之本性。奈何红尘中人,非以修仙之道为题,这“性情”二字岂是轻易改得了的?

    终于看到点题之笔:

    “天道好仁。”

    “非也,此是世间庸儒之论,上天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如此文笔精彩的小说我会继续读下去,然而那个“仙”字则早已抛在了脑后,不妨且歌且舞,且喜且怒,随作者去快意恩仇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