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节:民间力量17年推动盛世修典(2)

目录:任继愈作品集结:任继愈对话集| 作者:任继愈| 类别:玄幻魔法

    任继愈:那是在1987年,四川巴蜀书社(一家以整理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段文桂社长觉得中国古籍很多,但没有一部按现代科学分类编纂的新式类书,就萌生编典念头。

    段先生之后向国内多家古籍出版社写信征求意见。各出版人觉得还是势单力薄,希望能得到学者支持,就给吕叔湘、张岱年、季羡林等名家写信,希望得到支持。

    最后大家一起联名给国务院写信,得到国务院批准。1989年,召开了论证会,钱钟书、冯友兰、梁漱溟等先生也参加了。

    杨万国:当时论证时没有人反对吗?

    任继愈:也有人反对。反对的专家担心工程太大,怕做不成。但没有人觉得这不该做。

    杨万国:这么说,这是民间力量才推动了大典的萌生?

    任继愈:是的。这也是《中华大典》和以前类书的不同。它的启动是中国一群出版人在推动,经学者参加,才得以萌生。

    段文桂几次三番找到中宣部出版局,时任局长的伍杰被他感动,就向部里领导反映。

    中宣部决定试点,当即"任命"伍杰做试点小组组长。当时有巴蜀书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和江苏古籍出版社参加,先做5个学科的分典工作。

    杨万国:当时设想的是编成一部什么样的书?多大规模?

    任继愈:当初刚启动也没有明确的设想,只是估计规模接近《四库全书》。在1992年才正式成立编典工作委员会和编纂委员会。工作委员会主要由中宣部、出版总署、教育部、财政部等部门领导参加,负责协调工作。

    商业滚动致使大典夭折

    杨万国:当时向国家要求拨款了吗?

    任继愈:当时就没有好意思向国家要钱,那时国家还很穷。我们打报告就是借钱。

    杨万国:这个困境是以前编纂类书所没有遇到的。但没有国家财力支持,编典能顺利进行吗?

    任继愈:当初是想和出版商业书一样,出一部分,卖了再用这笔钱接着编后面的典,设想这样滚动着将书出完。

    杨万国:最初编典的1800万还是向国家借的?

    任继愈:是的。当初启动了文学、历史等比较容易编的8个典,分给承担的出版社每家120万。那时还要对各个出版社进行资产评估、抵押、签订合同,这些钱等书卖了是要还给国家的。

    杨万国:还钱压力大吗?

    任继愈:当初按照预算想滚动借3000万。后来只借到1800万。我们打算先编几个典,卖了就还,然后再把这个钱借回来,等卖了典三年后再还(笑)。到了还款日期我们还了720万。剩余的1080万就再也没有力量还了。

    杨万国:这样的做法听上去很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