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陀思妥耶夫斯基说:“当我们失去了孩子,我们还剩下什么呢?”
四
看一部外国电视剧。年轻的母亲将不久于人世。她有两个孩子,大的是女儿,大概7岁,小的是儿子,大概4岁,或5岁。在最后的离别来临之前,她跟朋友说,有一件事,她一定要做。她请朋友把自己打扮好后,就在阳光照着的客厅一角,把两个孩子抱在膝上,对他们说:过不了多久,妈妈就要去一个地方了。那个地方叫天国。
儿子问: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
她说:那是一个很美很美的地方,遍地都长着妈妈喜欢的灵馨草,天永远是亮的,人们都穿着洁白的衣服,也不会脏,因为那里没有灰尘。
儿子问:那里有巧克力吗?
她说:当然有,那里的树上挂满了各种美味的果实,有的果实就跟巧克力一样。
儿子说:那我也想去。
她说:不行啊。一个人必须把他要做的事,全都做完了,才可以去。
女儿问:妈妈的事情全都做完了吗?
她说:是啊,妈妈的事全都做完了。妈妈来到世上,就只有两件事,一件是遇到你们的爸爸,另一件是生下你们。
女儿说:那你能不能以后再去?
她说:妈妈先去。然后妈妈在那里等你们,以后我们就在那里相见。
女儿说:那我们想你的时候怎么办?
她说:你们想我的时候,我就跟你们在一起。我每天都跟你们在一起。你们做了什么?乖不乖?听没听爸爸的话?我在天国里都看得见,听得见。
她的声音沉静、温柔。沉静中有安慰,温柔中有盼望。所以,当死亡莅临,当她被丈夫抱在怀里静静地离去的时候,孩子们说:妈妈去天国了。
所以,孩子们虽然也不舍,也难过。但是,他们在不舍的时候有安慰,在难过的时候有指望。因为他们相信,妈妈依然在一个很美很美的地方活着,而且,妈妈在那个很美的地方等着他们。时候到了,他们就要去那里和妈妈团聚。
他们活在这样一种盼望里。
所以,病故的妈妈,在他们眼里,并不是一个已然死去的人,而是一个,在另一个美丽的国度里,依旧活着的人。所以,他们虽然痛苦,却并不绝望。因为死亡并没有摧毁生命,而是更换了生命的形式。
五
这世上有两种死亡观。
一种死亡观告诉我们:死亡就是一切的终结,是从此烟消云散。另一种死亡观告诉我们:死亡是继续前进,而且是前进到另一个更美的世界里。
那么,究竟哪一种死亡观更能给死者以盼望,给生者以慰藉呢?当然是第二种。
可是,我们却非要硬着心肠说:这世上根本就没有神,没有灵魂,没有另一个世界。非要说:人死如灯灭。结果,我们的生者无安慰,死者无盼望,灵魂无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