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03 流放3

目录:胭脂新唐| 作者:罗洛加| 类别:都市言情

    屋子小,也有小的好处,打扫起来不累。刚住下来,先熟悉市场,民以食为天么。米,菜要在哪购买,不能不知。前三天还不必购物,因为侍卫们临行时,替我搞好了三天的饮食。我院子内有口井,可以打水。平时的用水,就解决了。接下来,就是外出摸情况,观察地理。几天下来,就觉得这地方确实穷。百姓多是少数民族,主要是侗苗二族。种植上也是以粟和稻为主,我在小城北面找到了市场,当地称为赶集,购买了米和野菜,不多的猪肉。这边养猪似乎不太兴旺,估计山太多,不好养。价钱还贵,我购了一次物后,回来算账,心就凉了,丫的,怪不得李世民不让我带钱,原来算准了我会穷。还别说,我打穿越到唐朝,就没有为钱发过愁,一直以来都是做米虫的,就是最低谷时做死囚,也没为钱算计过。到了今日,终于也要为油盐酱醋伤脑筋了。离开长安时,就没带多少银子,在路上游山玩水还用了些,虽然不多,因为大部分吃住花费都是侍卫们付账,可毕竟还是用了些,买的还是些小玩意,这算是浪费了。到了黔城住下来一算账,好嘛,我的钱简直少得可怜,早知道应该听萧后的,说什么也要卷上那些金银珠宝,那样的话也不会落到今儿这种捉襟见肘的地步。

    在屋子内打了会儿小算盘,我强烈后悔了,又对李世民的奸诈十分生气,再怎么说,我是他曾经的小老婆,被抛弃到这种穷乡僻壤,竟不给我钱,做得也太绝了吧。这就象现代离婚,前夫不付詹养费一样恶劣。我这个前妻,噢不,是前小三……咦,啊!我算明白了,敢情小三不管在什么时代,都是属于法规以外,不受保护的那种。想到此,跺脚长叹:悔不当初,我干吗要做小妾呀!

    不过,话又说回来,做妾是我愿意的么?我能抵抗唐太宗的旨意么?整个大唐天下都是他的,咱不过是个小女子,他要看上了,怎逃得了?能够争取到被他抛弃,已经算是我的一大胜利。所以,如今就是想办法巩固这个果实。也就是说,我要想办法争钱了。糟糕的是,我在唐朝完全没有谋生经验。种田吧,不会。绣花吧,不会。当医生吧,会把人治死。当厨师吧,没一手好菜。我的天哪,敢情我学错了东西,我为什么要去学军事,在古代没人会用女将军的,我能够在突厥指挥上一场战斗,已经属于难能可贵了。到了长安,李世民可看不起我那点军事能力,只配给他生孩子。语言学也是没用,到了这种小地方,能有什么外国人?啊,这下好了,我算是个超级废物了,穿越穿成我这样的,相信绝无仅有,整一个失败者呀!

    思来想去,只好乘着这会儿还有点钱,开个店做生意吧。开什么店呢?衣食住行,四个大类,是永远不嫌多的。挑了挑,选个成本低的,开家酒店吧。打定了主意,便出门租店铺,找厨师和店小二。虽然想节约成本,少雇用个人,但总不能让自己穿着道袍端菜跑堂吧。一天下来,却是毫无着落。没人想跟一个戴面纱和帷帽的女道谈生意,连脸都不露的人,谁都认为不诚心,而且还是个女人。这儿不是长安,也不是洛阳这样的大城,小地方的女人还真没几个做生意的。要做也只是做裁缝,女红,并没有开店的。

    眼看天晚了,只好回去,坐在院子中心事重重,正在发愁,隔壁院落中有人招呼道:“女居士,发什么呆呀,吃饭了没?”

    我抬头瞧了瞧,隔着低矮的院墙,看得清楚,仍是邻居王大娘,虽称大娘,岁数并不大,只是家中排行老大,唐朝女子,相互称呼起来,向来以家中排行为准,姓王排行老大,就是王大娘,就算这女子还小,也是叫做王大娘。我要是不出家,别人不知道我的姓氏排行,那就叫做娘子或小娘子。唐朝的娘子称呼,并不只是指妻子而言的。

    “王大娘,还没吃呢,你家二郎回家没?”

    王大娘道:“二郎早回来吃饭了,女居士怎么还不做饭呢?”

    我笑了笑,站起来说:“这就去做了。”

    王大娘见我要进屋子,想起来什么,说道:“对啦,女居士,今儿有人来找你,你不在家。便走了,只跟我留了口信,说是一个红,红什么的朋友。”

    “红拂?”

    “对了,是红拂,他说明儿再来。”

    喔哟,我差点忘了这件事。红拂说过托朋友照料我的,还给了我一封信,说到时会有人来取的。这不,人来了,却没有碰到,好在人家还要再来,否则不是错过了。底下暗想:有人相帮,这生意之事不如托了他,总比我瞎搞要好。暗暗庆幸,还好有人照料,这就是所谓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

    将一身心事放下后,大是宽慰,便进屋做饭。淘了米,洗了菜,用柴火点着炉灶,一边炒菜做饭,一边又想念起现代的厨房,相比之下,真得是太落后了,太不方便了,这不是跟野营差不多嘛。

    到了第二天,坐在家内煮了茶相候,等到下午,那人才来了。是个年近五十的老者,满面红光,精神抖擞的,在院外叫道:“请问道长可是红拂的朋友?”

    我忙起身,开了院门让他进来,说:“红拂是我的姐姐,丈丈便是姐姐所说的朋友么?”

    那人笑道:“正是,某姓刘,刘百通,女道长这么年轻,怎会出家呢?”一边说,一边打量着我。因为是红拂的朋友,我没有戴面纱帷帽,刘百通打量过后,目中露出赞赏之色,也不免疑惑,认为象我这样子的没有理由做道士。

    “老施主见笑了,我这也是不得已罢了。”我僻而不答,只请刘百通进来坐地,泡了茶相待。又掏出红拂的信来,让他看了。

    刘百通也不再问,捏着信封,揭了信瞧了瞧,将信贴怀收好,笑容满面的,端茶饮了几口,说了几句客套话,便直接说道:“小道长,某接了张娘子的飞鸽信,前来拜会,道长有什么事情办不了,尽管吩咐我。”

    我听了很是欢喜,到底是江湖上的豪客,说话爽直,就不再客气,说了想开店做生意的事。刘百通低眉想了想,说:“道长如果缺少用度,我这里还有些,开店之事还是罢了吧。这等边荒小城,没什么食客的。”

    我不死心,又不好意思伸手就拿,刘百通跟我非亲非故的,只是瞧在红拂的面上才来帮忙,怎么好一见面就拿人家的钱财?说什么也要自立根生,便道:“老丈,我这儿不是道观,收不得香火钱,还是做点小生意的好,怎可无功受禄。”

    刘百通见我坚持,只好说道:“既然这样,我试着替你办一办,不过刘某从没有置过店,办得不好,尚请愿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