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探监―罪犯的心声(1)

目录:从知青到中南海秘书:黑月亮| 作者:零下| 类别:历史军事

    水性杨花的荡 妇,就一定是个坏女人吗?

    终身忠于妻子的丈夫,就一定是个好男人吗?

    这是一个复杂,讨厌而又棘手的问题。生活不是诗词的格律,声韵严谨,千年一成不变;男人与女人的身体和心,不是由简单的,死板的,不可移动的物质分子结构组成的。变幻无穷的精神和思想,真正才是生活热度的燃料,真正才是男人和女人必不可少的制造血液的食粮。

    有人就这么坚决地回答:

    不一定!水性扬花的荡 妇,肯定不是好妻子,但不一定就是坏女人,她也许是一个充满孝心的女儿,是一个充满爱心的母亲;终身忠贞于妻子的男人,肯定是个好丈夫,但是,也许是对孩子来说,他是个行为极端不负责任的父亲,也许对父母而言,他是个大逆不道的儿子!

    这个答案,这种逻辑,这样说法,肯定有许多人不会赞同的,甚至会是激烈地反对,愤然地指责。至少,一部分坚定的员与一部分道貌岸然的员,都会这样做的。

    历届的中国中央委员会,在发给数千万党员的,严词厉语的,堆积如山的通知和规定中,不厌其烦地警告,言之凿凿地阐述,笔直精细地推论:一个人,如果沉溺于享受精美的食品和喜欢漂亮的女人,就必然会去贪图钱财,就必然导致生活腐化;一旦贪图钱财,一旦生活腐化,就必然会产生经济问题;而有了经济问题,就必然会产生渎职行为;只要有了渎职行为,就必然会出现政治问题;出现政治问题的后果,就是必然会丧失党性;丧失党性,就必然走上犯罪的道路,被送进监狱

    简单地说,享受美食,喜欢漂亮的女人,就是员走上犯罪道路的源头。

    照此逻辑,无论是什么理由,一个男员或者一个女员,如果拥有了情人――肯定是出于,而绝不会有爱情的成份;一个结婚三次或者离婚三次的员,在政治上一定是不可靠的,是绝对不能重用的;一个男人或者女一个员,如果喜欢吃喝,加上受财如命,见钱眼开,在工作上一定是不能被信任的,是不能委以重任的,因为他已经有了必然犯罪的基因为此,纪委审查了许多官员,检察院起诉了许多官员,法院判刑了许多官员,并且,在公布他们罪状的时候,其中一定会有“生活奢侈”,“包养情人”,“收受钱财”,“利用职权”这四条。因而,又以此来雄辩,以此来证明,:中央委员会在通知中的警告和阐述,是一条绝对正确的逻辑,是一句巅灭不破的真理。

    逻辑和真理都是思维的方式和结果。现代思维的方式很多,有固定式的,有逆向式的,有顺向式的,有斜向式的,有垂直式的,还有环线式的

    享受美食,爱财如命,喜欢漂亮女人,是不是就意味着必然会腐化堕落?肯定要成为罪犯?那么,甘愿贫穷,勤俭节约,清心寡欲的人,是不是就意味着必然是个廉洁诚实,品行出众,道德高尚的人?对于这个悖论,中央的文件和规定里,从来不作反问的。因为,反问的答案不能证实正述的逻辑和真理,恰恰相反,会产生另一种完全不同的逻辑和真理。

    真理与悖论不是敌人,而是兄弟和朋友。

    在事实中,也是恰恰相反。历史和现实的生活中,享受美食,爱财如命,喜欢漂亮女人的爱好,并没有彻底妨碍和阻断一些男人去成为优秀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音乐家、文学家、社会学家有时候,这种爱好反而成为一种伟大的动力和高尚的修养。

    这种逻辑很奇怪吗?不!一点不奇怪!

    为什么总是有那么多科学家能够搞懂天体,能够搞懂物理,能够搞懂微生物,能够搞懂人体基因,能够搞懂化学反应可是,他们始终就是无法搞懂自己和身边的人生?秘密与奥妙就在其中。

    世间很多逻辑和规律,对于自然界中的树木,石头,天空,云朵,空气,水分,土壤,气候,庄稼甚至对于人的身体结构,都是无庸质疑的,无比正确的铁证。可是,这些逻辑和规律拿来对照人――人的思想,人的情感,人的行为,同样的推理,同样的逻辑和同样的判断,常常会意想不到地得出背道而驰的,截然不同的结果。

    比如说,一个人喜欢享受美食,爱财如命,喜欢漂亮女人――结果是必然会丧失党性。那么,丧失党性的人是不是也就丧失了良心?如果是!按这个逻辑推理,喜欢享受美食,爱财如命,喜欢漂亮女人,就一定是个没良心的人。如果不是?那么党性与良心,又是那一个最重要呢?丧失哪一样最可怕呢?

    朴凡经常会这样想,因为他既有情人,又收商人的钱财,当然,还喜欢享受美食。

    同时,朴素也经常会这样想。朴素也是既有情人,又接受商人的钱财,还喜欢享受美食。可是事实上,这并没有完全影响朴素对社会的正确思索,以及对改革开放中发生的问题带来的深刻认识。

    三年前的元旦之夜,在与朴凡的滨江之夜的谈话中,朴素几次提到的关于中国私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并不是他一时谈兴而至的话题,而是他已经思考了好些年,观察了好些年,并且探索好些年的问题。他和李敏洁上床作 爱,他拿了徐月宁大把的钱财,并没有一点儿阻碍他的这种思索,观察和探索。反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更加认真,更加深刻,更加迫不及待地想要寻找一个方法来解决问题,至少要向李荣祖提供一条用以解决的良策――他相信,那是数以百万计的私营企业翘首苦望的。朴素始终坚定地认为:私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是中国建国以来始终就没有解决好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也没有解决好的问题。私营企业在中国如何活,怎样长?是昨天没有解决好的问题,是今天也没有解决好的问题,更是明天必须要解决好的问题。否则,中国的经济早晚将毁于此!

    朴素思考这个问题,是从上海开始的,用的时间和心量是逐步加重的。作为一个曾经的上海市委书记的秘书,他参与了上海无数次经济改革方案的探索,研究、规划和实践。那些风雨飘摇,激荡人心的往事,都滴进过他无数的心血。直到今天想起来,也会让他感慨万千,心潮难平,甚至潸然泪下:八十万只手提马桶的消失,八十万只煤球炉子的寿正终寂,一百万人的下岗,一百万人的就业,一百万人的搬迁三角债,证券交易所,浦东开发,治理苏洲河,黄浦上双桥飞架,亚洲金融风暴多少辛酸苦辣,何等步履维坚啊!

    不过,在上海的改革和发展中,私营企业的发展问题,始终没有成为一个十分让领导全身心关注的问题。就如前年,朴素请苏世伦市到中央党介绍上海改革开放时,苏世伦所就说过这样的一段话:

    “有人还在指责我们上海,说上海一直是搞资本主义积极,搞社会主义消极,批评就来自中央学校。我真得不明白,这是表扬我们呢?还是批评我们?老实说,直到今天,上海企业的百分之八十都是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加上外资企业,一共才百分之二十,这在全国各省市中除了新疆之外,是独一无二的。我这个代理市长应该为此感到高兴呢?还是应该为此深深担忧?这对在改革开放前沿的上海是正常呢?还是不正常呢?”

    当时,台下听课的学员全都肃然无声――要知道,他们都是来自各个省市的头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