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九节 一百破二万五?

目录:走过太平天国的那段日子| 作者:我不是历史学家| 类别:都市言情

    与此同时,憋屈了许久,不甘寄人篱下,渴望一举击溃太平军的牛人周天爵有了行动。

    他再次提议,出击吧,不能让杨秀清太嚣张。

    向荣和李星沅坚决表示反对。

    周天爵也坚决了,坚决了这帮子人不堪大用的看法,竖子不与为谋也,之后,带着自己的部队去了前线。

    牛人出马,一个顶俩。但是,恐怕一个顶二百也不够用,因为,周天爵只带着一百团勇出发了,团勇战斗力虽然强,但也只有一百人。后来周天爵自己也觉得气势不够壮,于是,又在路上招了一百,合计二百。

    太平军的兵力,经过种种考证,在二万五千人左右。

    二百对二万五千人,我无言以对。

    清军“大军”出洞,杨秀清依然按照计划修筑工事,在冷兵刃战争中,如此重视工事的作用,晚清不过两人,除了杨秀清之外,另一个人是曾国藩。

    杨秀清喜欢修工事,而且修的质量高,史书上有云:“房屋之外,必筑土墙,墙外开壕;壕外又立木墙,木墙外又开重壕。外钉木桩,木桩前立交叉竹签。”简单可以理解为工事一层套一层,层层加固,密不透风。

    先前所说的冷兵刃战争有所争议,毕竟晚清战争已经投入了大量的火器,清军更是抱着火器之利不撒手。

    正是如此,杨秀清也怕当炮灰,他狡诈的在漫山遍野插满太平军旗帜,随风飘扬,既表示此山此地是我开,又掩饰自己的兵力分布,防止挨炮。

    加之,鬼才石达开年纪虽轻,但也深知火炮的威力,先前也在自己的家乡铸造了大量铁炮,虽然技艺不精,没有经营许可执照,但总归也算是铁炮。这次终于派上用场,杨秀清派人架上炮台,又令精兵驻守炮台之前,严防死守。

    通过工事,三里圩被打造成一座连鸟都飞不出去的坚固堡垒……

    杨秀清坐镇后方,屯兵大队,作为预备队,而前方自然是交给韦昌辉打理指挥。

    两位自学出身,没有在兵书中荡漾过的将领玩起了布阵,不是一字长蛇阵,也不是混元一气阵,而是无名阵法――

    按照形状所示,姑且称它为口袋阵吧。杨秀清和韦昌辉的部队依托工事阵地防御,缓缓相围,居然围出一个圈子来,可绕地球环形一圈。

    具体而言,东岭和三里圩作为东乡腹地,攻守价值重要,韦昌辉在此率领精锐部队抵抗敌军;而台村和灵湖因为杨秀清出色的改造地形,变成了一片沼泽泥浆地,作为天然屏障清军无法过;此时资历尚浅的石达开率兵千人依托着炮台驻守;而后方的莫村一带则由杨秀清亲自率重兵埋伏,一方面,静待深入的清军,伺机埋伏杀敌,另一方面,统领全局,增援四面八方。

    这种体系,我们可以称呼为“杨秀清体系”,天衣无缝层层相扣,攻守平衡,天然屏障。

    若是有一个天才叫做杨秀清,我想大家一定都没有意见。若是有一个天才喜好女色,但是打仗依然很牛的,大家也绝对没有意见。

    所有的所有就绪之后,太平军静待清军的大队扫荡。

    等来的是一种叫做不可思议的东西。

    牛人,不,伟大的牛人周天爵在路过武宣县时,完全了不可思议的第一步。

    当时的武宣尚属于清廷的管辖范围之内,知县刘作肃很有骨气的独守空县――全县百姓因害怕战火早已逃窜一空。

    周天爵带队到来,刘作肃如获救星,急忙问道:“大人又有何准备?有多少兵马?”

    周天爵大笑:“二百人有余。”

    刘作肃崩溃了。

    周天爵再次哈哈大笑:“你这县城也忒空了些,我看不妨这样――”

    伟大的牛人周天爵看此情形,大手一挥,下达了一项无与伦比的命令――

    留下兵士一百,助守武昌。

    无论是你我还是千年前的刘作肃都认为周天爵疯了,然而,我觉得,这就是他的本能。

    因为他喜欢读书,更因为他喜欢读书到进水,又因为他喜欢当牛人打仗,这些原因,造就了他的精神寄托――评书。

    众所周知,这玩意儿就是小说家的戏言,加上评书人的夸张,汇成了一锅超越了现实所存在的粥。

    这粥喝起来很爽,做起来你就疯了。

    偏偏周天爵决定效仿,昔日赵子龙在长坂坡杀得七进七出,当年岳武穆于朱仙镇八百破十万,今日我周天爵定要效仿先人,虽说二百破两万五,可还是有些多,于是,一百破二万五,才能体现实力。

    临行前,周天爵还不忘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蓦然回首是士兵的恐惧之情,周天爵令旗一挥:“违令者斩!前进!”

    刘作肃望着周牛人的背影,不住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