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毒?源于太平军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想出这法子的人史书没有记载,不过,谁想出的并不重要,关键的是,已经执行了,重要的是,这种完全失去人性的做法是令后人唏嘘的,仅此。
此时正是五月天,天气渐渐热起来,普普通通的水显然无法满足清军的要求,他们都喜欢可以解暑致凉的糖水。
糖水,解暑,要你的命。
太平军制作糖水的过程很严谨,因为是韦昌辉亲自监督负责下毒工作,善良忠厚本是农民的太平军运用了狡诈的演技,扮作贫民老百姓把早已喂了毒的糖水销售给了清军。
清军痛快畅饮之后就倒了……
倒了之后,太平军再添一把火,一改之前防守的颓势,主动冲击,面对非战斗性减员严重的清军,展开了攻势。
此时,供前方总指挥韦昌辉选择的主攻地点有三个。
向荣驻守地、周天爵驻守地和乌兰泰驻守地。
韦昌辉果断选择了乌兰泰驻守地――独鳌岭。
此时的独鳌岭虽然中毒清军人数不少,但是,拜乌兰泰迅速请求援兵所赐,贵州发来援兵,由总兵重纶率领。
乌兰泰看此形势,当下决定让重纶当炮灰,自己躲在后面放炮。
重纶也不是傻子,当下表示,自己水土不服,告病休假。
无奈,清军第一乌兰泰大人自己亲自登场。
乌兰泰虽然喜欢争功,虽然喜欢自吹自擂,虽然喜欢在内讧中打仗,但他的手段确实有一条,至少可以抵挡一阵。占据地形优势的乌兰泰,和太平军玩起了伏兵,而且是大手笔,步了三道伏兵,辅以各种火器问候。
韦昌辉料定清军多被毒杀,兵力不足,故而也没多想,领着人冲进了埋伏圈。
一阵炮火,一声问候,太平军损失近百人。
韦昌辉虽然中伏,但依然没有表示出太大的惊诧来,只是懊恼自己一时的不小心损失上百精干,当下准备暂时撤退……
神威很牛的乌兰泰计策奏效,大喜,哈哈大笑率队追击。
此时,韦昌辉才真正的发威,展现出他和乌兰泰的差距。
太平军在撤,清军在追,但乱的却是忙着争功的清军,太平军稳如泰山丝毫不乱,韦昌辉命令,前队撤退,后队冲锋,前队走一段路修工事,后队再行撤退,两队交替进行,丝毫不乱。
乌兰泰一竿子捅到底,追个不停。
而韦昌辉却一直保持笑容的直到把乌兰泰带进梁山村。
忽而,伏兵起,太平军再次包围清军。伏兵是一项基本技能,你用我用大家大家一起用。
神威无敌的乌兰泰此时也没有丝毫的担心,毕竟梁山村距离自己驻扎的大本营独鳌岭不远,况且周遭隘口还有自己的火器大队炮兵守护,消灭这点伏兵丝毫没问题。
面对生命危险,乌兰泰的判断正确无误,然而,他忽略了一点,他说的只是理论上的,而现实,往往是充斥着奇迹和英雄的地方。
太平军包围了清军之后,隘口清军炮兵不断放炮干扰太平军的杀敌计划,此时,此刻,英雄真正出现。
我一直觉得,无名无姓的英雄才是最伟大的,因为那些留下姓名的英雄都在荣誉感上得到了满足。
这一次,无名英雄――太平军士兵,总计七人。
七名英雄,冲进了关隘处的炮楼。炮楼驻扎着清军一千人,理论上分析,七人进去生还的希望等于零。
当千年后惘然的瞬间,我们才发现,原来理论上的都是靠不住的,因为现实太骨感了――
太平军七人英勇无畏的冲进隘口炮楼,一千清军习惯性的四散逃窜……
若是有一种悲哀叫做习惯性,那么受伤的一定是清军。
一千人在七人的猛追之下,四下逃散,狼狈出逃,炮楼上的清军被迫无奈,纷纷跳山逃跑。跑不掉的就地跪地求饶祈求各种原谅……
逃掉的一部分清军忙不迭的冲进乌兰泰的阵地,本来持久战的双方攻击态势拜溃兵所赐,逐渐发生偏移,清军大乱……
我连用了三个省略号,代表我对一些事物失望之极。清军足够争气,继一千人跑路之后,乌兰泰的一干手下也不甘落后,走上了跑路的生涯。
韦昌辉惊诧之余,急令太平军火速追杀,对于一种选择逃跑的老虎而言,它的生命已经不属于自己,而属于身后的猎人。
自诩天下无敌手的乌兰泰也只能随波逐流的下令撤退,然而,他的命令似乎已经不管用,清军根本毫无秩序可以的乱跑。
逃了一路,追了一路。
前方有条河流,地形似乎有点优势,所以,颜面挂不住的乌兰泰渴望整兵再战。
他当即表示:我们要再战,才对得起我们军人的身份。
士兵们表示:谨遵大人教诲。
乌兰泰点头称是,号令全军整队排阵。
一分钟,三分钟,一刻钟,丝毫没有动静,乌兰泰似乎发现自己被耍了,回头找士兵,却发现自己的后方已然空空如影。
清军再一次选择了跑路,不同之前的是,这一次是在主将面前。
眼看这太平军呼啸而来,乌兰泰连忙放下身段,扑下身子逐个草丛寻找清军的身影,找到之后,许以高官厚禄,许以佳丽几人,无奈生命诚可贵,乌兰泰连骗带哄才有一百多人从潜伏中爬了出来。
一百人爬了出来,动作还是比较搞笑的,匍匐前行,站起来也是腿打哆嗦,整队排阵纷纷争当后队……
乘胜追击的太平军赶到,借助所谓的地形优势,斩杀水淹百人……
剩下的清军再也不干了,跑路。
乌兰泰羞愧难当,抹了好几次脖子都被拦下,在亲军的拼死护卫之下狼狈逃走。
至此,火器大神,无人可挡的乌兰泰是可以消停一阵子了,太平军的恐怖之处使之渐渐步入恐惧的包围中。
之后,韦昌辉依然不依不饶,乘胜攻击向荣所镇守的阵地。患上“恐太平军症”的向荣对此早已准备,一味的龟缩,面对攻击,分派精干兵力给以还击,一队接一队的,不求取胜,只求防守,渴望敌人退走。
就这样一直杀到太黑,太平军体力不支,被迫退回,屡失尊严的清军总算在一丝一毫中捞回了微不足道的一点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