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有部分村党支部和党员思想跟不上形势,有些还混同成老百姓。早几年政府出台了一项村级“建党整党扶贫工作”规划。这项举措其目的是在政府直属单位的扶贫整改下:协助村委班子建设;整顿农村党员的工作作风和改变落后的农村面貌;让其与社会同步发展。驻村联系工作任务定期三年。
双江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把莫家村定为“建整扶贫村”。联系单位是:县计划生育委员会和畜牧水产局。按要求:每个单位必须抽调两名以上的党员,具有农村工作经验的人员长驻该村工作。并要求有一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带队。镇政府分派一名党委人员具体联系这项工作。
时至近夏的一天上午,寂静的莫家村开来了两辆轿车,在村党支部书记李福祥家屋后的小茶山下停了下来,前前后后下来了五个穿着挺齐整的男人。他们手里提着或夹着个皮包。这给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场景的村民,引来了好奇的目光。
这下来的五个人全是“建整扶贫工作组”的人员,他们是县计划生育委员会的带队领导王副主任、小朱;县畜牧水产局的小王和小唐;镇政府具体抓这项工作的罗副书记。罗副书记见李支书不在家,就问了他的邻居。他的妻子在屋里所到外面有人声,就问:“你们找谁呀?”王副主任听见屋内有人问,就回答说:“是找李支书的!”她告诉他们说正在田洞里的稻田里干农活。罗副书记知道后就走到洞口把他“呼喊”了起来。李支书听到了喊声,知道干部要找他就停下了活走出田来。在回到离家不远时看见家门口站着一群人,便加快了脚步往回赶。
这李支书今年五十八岁了,高中文化,个子虽然一米六,站立象个女人似的,性子却是男人中的男人,这给他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好处。他平时喜欢讲粗话,办事能力虽然一般,但村民还认可他这个支书。
年轻的党员有能力的都到外面“捞钱”去了,留在家的老年党员不想当也不能担,这村党支部书记的重责就落在了在家不外出的李福祥身上。他右脚有点瘸,走起路来一高一低的,那是在七五年修“梅山岭水库”时,被崩方重压后骨折引起的。为此,当时公社党委研究决定后,给他入了党。在九十年代初当上了村秘书,后又当了村长,尔后在家的党员少了,就当上了村党支部书记。
他家的条件不很好,生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大的是女孩,八十年代后期初中毕业就出外打工去了,刚满二十岁就与河北的打工仔结了连理,为这他生过很大的气,说是“白养”了。儿子是“老满”了,也许是“重男轻女”的思想,好吃的基本上属于他,丁点事都不让做,非常娇惯。读书时那可是“棒头吹火”儿。初中毕业了,也就没有了硬本事再上高中,因好吃懒做,他在外搞建筑包头的舅舅知道了,就接他去学了“驾驭”技术。俗话说:“是哪虫,钻哪木”,也许是他喜欢这行,他一学就会,现在已开了三、四年的挖土机了。
他妻子从小就有“青光眼”疾病。在家做姑娘时可算得上是个美人,只因为有眼疾才屈嫁了他。现年龄大了,视力也越发差起来,基本上不再出门坎户。
他家是老祖宗遗留下的四扇三间“小砌”房,矮矮的,还很窄。因他忙里又忙外,妻子又看不清,家里的卫生很遭,鸡屎、鸭屎在堂屋的地上就象是天上的星星,尿桶在卧室里,已溢了出来还没提出来,“氨气”十分刺鼻。也许他(她)俩久而不闻其臭吧!
李支书到家了,礼貌地和各个握了手,然后就招呼进屋里坐。镇政府驻村干部张华从屋里挪出几条凳来,要让大家在屋外坐。工作组主抓领导计生委王副主任请他坐车叫来了村长张九后,就地先开起了“碰头会”。王副主任先讲了“建整扶贫工作”的要求和目的,李支书介绍了村党员的基本情况和村其它的基本情况。会后,工作组人员在村长张九的陪同下,了解了“王家”和“坝里”两个组的基本情况。
这个村是贫穷的,大多数党员的思想意识还是很单薄的,再也不能让他们失去良好的机遇了,这样的农村工作得要好好抓一抓了,该用“冷水”来冲醒沉睡着的村民的头脑了。王副主任在他的笔记本“村基本情况一栏”写着大大的一行字:一切从“零”开始。
工作组进村后,分组分户地摸了底,发现大都有个通病:能过日子就行。闲时的村民大多在“牌桌”度过,没有发展目标,“懒散”思想非常严重,这样就有悖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图,有悖于农村改革开放的目的。经工作组和村委班子研究讨论:针对目前的现状,在“建整扶贫”的同时,要与村民种、养殖相结合,先慢慢地让他们尝到发展农村经济的甜头,这项工作首先要党员起着带头作用。
县计生委号召全系统人员集资了两万元扶贫款到村,县畜牧水产局也拨了一万元扶持款,还将无偿提供了两万尾“杂交鲤鱼”作为稻田养鱼苗种。
青壮年人员的大量外出,给“建整扶贫”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为了实行有规模的种殖、养殖,有些家庭因劳力的欠缺犹豫着,有些人甚至不相信能够增加什么收入,有些人因得不到眼前的利益不乐意干。工作组见他们缺少的是长远的打算,就要求每个党员带头,一人必须有个发展项目并帮扶一至两户。
十几天下来,为了尽快发动群众,提前取得效果,工作组与村委班子研究制订出了《村全年工作整体规划》、《村民自治章程》、《村党员的工作和任务》。具体上有几条一定要近期完成的“创效”硬件:
一、每户必须要有果园,至少一亩地。
二、每户猪栏里至少要有两头以上牲猪存栏。
三、每户必须有一亩以上的“稻田养鱼”。
四、全村发展三户以上“鱼塘专业户”、三户以上“养殖专业户”、三户以上“种殖专业户”。
接下来召开了全村党员会议、村民小组长会议,每个工作队员下到组又召开了村民会议,把工作真正做到各家各户,让村民们都了解“建整扶贫”工作的实际意义,要让他们怎样“脱贫”到己“脱贫”。
农村经济发展工作是非常难做的,“钱”的比重在他们的脑海里占据着首要地位,张口闭口都是“钱”。工作组与村委班子没办法,只好拿出“三万元扶贫款”作为奖励资金。每户养殖两头以上“牲猪”,奖励每头五十元、承包两亩以上鱼塘奖励四百元、种植果木补偿苗木费每亩一百五十元、稻田养鱼一亩以上者,免送“杂交鲤鱼”五百尾。
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思想观念”的村民们,象完成任务式地劳动着,并不按照种、养殖的标准进行。一亩的“稻田养鱼”,必须要建有两口深二尺、约零点五亩的鱼池。圈养两头牲猪,必须要有十二个平方左右的面积。有的根本不建,或者不达标。经工作组人员的多次催促,口头上答应了,事实上依然不动。
他们按实付餐费吃、住在村民家,每天还帮劳动力欠缺的家庭户劳动。这不但增加了与村民的感情交流,还可在种、养殖技术上给予了合适的指导,也从近处了解到了农民的真实情况,也在村民的心目中有了极好的影响。村民相信了干部是真心帮助“脱贫”的,在劳动上有了大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