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传膳

目录:回到明朝当太子| 作者:淡墨青衫| 类别:历史军事

    头一回参加这种宴会,朱慈烺对御膳很期待,一听开饭,连忙正襟危坐的等着。(

    崇祯一声传膳,外头殿阶上就响起了细乐声。

    进来的时候朱慈烺就看到了,有那么十来人,手里拿着各种传统乐器,穿着干净的袍服,正在殿门口伺候着。

    等正式一传膳,就传来不大不小,声音节奏也刚好的音乐声。

    没有想象中的难听,吃饭时听一听这种稍有节奏的乐声,倒果然是有助食欲。

    御膳的滋味么,倒是一般。毕竟是随温随吃的温火膳,大块鸭子整只鹅,不是爆炒出来又没有味精这些调味品,滋味很是寻常。

    不过就这种水平的饭食崇祯怕也享受不了几天了,农民军一路袭来,崇祯没有办法,于是天天就是减膳撤乐,减膳撤乐,一直到吊颈而死那天为止。

    看着坐在殿宇正中,一本正经挟菜吃饭的崇祯,朱慈烺摇了摇头。

    就算是吃饭时,崇祯也是很正经严肃的,他以“坚毅”闻名,这个面具戴的久了,恐怕自己都习惯了罢。

    可怜,鬓角的白发,眼角细细密密的皱纹,还有时不时情不自禁的喟叹声……这些都足以说明,眼前这个九五至尊,忧心忡忡,心境远不如他表现出来的那般愉快。(

    这还是一家老小齐聚一堂,全是自己人的场面。就算是这样,崇祯也是隐忧难解,局面确实是坏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了。

    “这厮也算是第一等的可怜人了。”

    虽然有着前世记忆,但朱慈烺对崇祯实在难以如父亲般的崇敬。可能,对这个历史人物太熟悉了,熟到了可以俯视的地步。

    “怎么说呢……”朱慈烺心思复杂的想道:“还是属于自己找的。很多悲剧,全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啊。”

    他在这里七想八想,外头又来了一队太监,进来给崇祯跪下行了一礼,接着便道:“皇爷,两位太妃听说今日家宴,欢喜的了不得,特派奴婢送了菜来,请皇爷格外加餐。太妃说,国事要紧,龙体更加要紧,请皇爷善自珍重,千万可要保重龙体。”

    另外一个太监也是跪下,说的话虽不完全相同,但也差不离。

    宫中还有两个老太妃在,对崇祯也很关切,今晚家宴,就派人送两个食盒来加菜。

    还有天启帝的张皇后,就是后说话的那个太监,也派人送了一个盒子菜来。

    崇祯为人严刚坚毅,对物质是没有什么太高的要求,他自己吃饭,几个菜也就够了,不象万历年间享乐无度,一顿饭过百个菜也是寻常

    宫中太妃心疼他太寒俭,也是经常派人送菜过来。

    不过皇宫中的女人,平时自己找乐子消闲解闷,国事什么的真的不大了解,到现在,还在劝崇祯不要太辛苦了。

    听着这话,朱慈烺看到崇祯脸上也是露出自嘲的笑来。

    朱慈烺摇了摇头:大约崇祯自己也知道,可能没几天辛苦了吧。

    眼前皇儿如此腹诽自己,崇祯却是丝毫不知,看着满座亲人,也是难得的举起酒杯,向着众人道:“来吧,朕饮一杯,你们大家好生加餐多吃!”

    ……

    ……

    一场家宴吃了半个时辰不到就结束了。

    崇祯不善饮,或是说没心思饮酒,还是朱慈烺上前奉酒,永王和定王也依次上去,崇祯才多吃了两杯,不过喝完这几杯后,就不肯再饮了。

    皇后和袁妃也是各吃了一杯,皇太子并诸王都不曾成年,所以大家都只能老老实实的吃饭。

    没一会儿御膳就散了,周后再三嘱咐朱慈烺好好将养身体,不要太辛苦了。(

    袁妃也含笑说了几句,然后周后带着长平和昭仁两公主回坤宁宫,袁妃则是带着五皇子朱慈焕回去,至于永定二王已经自有住处,他们虽然还没有出宫另居,但如果天下太平的话,日子也快了。

    临别之时,长平公主向着朱慈烺笑道:“太子哥哥,这几天我在绣荷包,你要什么样式的,这会子赶紧告诉我。”

    长日无事,男子还要读书练字,女孩儿家识得几个字也罢了,哪怕是皇室女子也是这样。以长平公主现在的年纪,也快到出嫁的时候,所以整日价就在练习女红,就算将来不必她自己动手,学做点手工活计,也是打发时间的好法子。

    看着浅笑吟吟的长平公主,朱慈烺没来由心里一酸,勉强克制住情绪,凝声道:“你做什么都是好的,不拘随便做一个就是了。”

    “那就做个岁寒三友的吧,但愿哥哥的身体,能和青松一样挺拔强韧。”

    朱慈烺眼角一涩,忍住了没说什么,只是挥了挥手,看着周后等人转过殿基向后走了,自己这才慢步走下殿阶。

    步辇已经在下头等着,深秋的北京夜间寒气逼人,他一边走,一边回头看去,只见乾清宫明间里还是灯烛通明,显然,崇祯已经开始办公了。

    他忍不住在心里嘀咕着:“这厮还不如少办点事,他就和后世的蒋校长一样,事必躬亲,但插手越多,事情便越办越坏。”

    细想起来,还真的是那么一回事,想到二者共通之处,朱慈烺也是忍不住噗嗤一笑。

    笑毕之后,面色却又是变的阴沉下来。

    一想起适才那些亲人不久将来的结局,他的面色就不能不难看了。

    崇祯不必说了,上吊煤山,国君死社稷,还算是死得其所。

    周皇后和天启帝的张皇后,再加上袁妃,都是自缢而死。

    周后临死前抱怨崇祯二十年不听她一语,以至于全家落到这种地步,到了那时,崇祯也只能沉默不语了。因为在事急时,南北道路交通还畅通,周后便劝崇祯早日南迁,以做将来之计。但刚一开口,就被满脑子祖制,认为后妃绝不能干政的崇祯给堵了回去。

    等到一家大小都被一锅烩的时候,却是后悔也晚了。

    原本的太子朱慈烺、永王、定王等皇子先是在宫门前跪迎李自成,亡国后凄惨落魄就不必说了,其中滋味,恐怕只有这些皇子自己知道。

    但李自成好歹有一点大气和胸襟,并没有为难这三个孩子,封太子为宋王,带在身边。

    但后来李自成败于建奴之手,太子并永定二王,也是落在了清军之手。

    清朝统治者可没有丝毫怜悯之心,假称太子和永定二王全是假的,俱都斩首了事。皇五子朱慈焕是最惨的一个,在战乱中侥幸逃脱,后来民间屡次以朱三太子造反,就是用他的名义。

    其实朱慈焕一直隐姓埋名,教书为生,何曾有过造反的念头?

    这么一直躲到康熙四十七年,朱慈焕已经是七十五岁的老翁,有子女六人并一个孙子,还有一妻一妾,一家老小甚是和乐。

    但不幸行踪暴露,康熙以“虽无造反之实,但未必没有造反之心”的理由,将朱慈焕凌迟处死,妻妾上吊死,六个子女和一个孙儿,全部被斩首。

    已经是康熙四十七年了,建奴仍然放不过一个衰颓老朽无用的教书先生,其狭隘刻忌狠毒,简直不似人类。

    就这么一个皇帝,还有人高唱“再活五百年”的赞歌给他,真不知道从何说起!

    至于长平公主,亦是在亡国之时,上演了一出世人皆知的悲剧。

    当崇祯挥剑砍落她一只胳膊,惨喝道:“你为什么生在帝王家!”的时候,不知道这个十五岁的少女,心中与肩头的创痛,哪一种更痛一些?

    一念至此,想到刚刚如明媚春光的美丽少女……

    回头看看乾清宫正殿的亮光,朱慈烺转身回头,大步而上。

    ---

    照例求一下推荐票,求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