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风度

目录:回到明朝当太子| 作者:淡墨青衫| 类别:历史军事

    一转眼,就是十月一日。(

    这个日子对朱慈?还有比较特殊的含义,在当时的人来说,只是一个普通的望日的开始。

    又或者说,是一个王朝距离真正终结日子的开端。

    河南和湖广战场不通音信久矣!

    九月十二日,孙传庭攻至宝丰,十四日,大军推进到郏县附近,李自成亲率万余精锐骑兵迎战,孙传庭部总兵官白广恩、高杰率部迎击,其前锋杨绳祖、王龙等是罗汝才的旧部,见到李自成份外眼红,因而奋勇厮杀,竟是将李自成杀的大败,擒获了果毅将军谢君友,砍翻了李自成的大纛,攻陷郏县。

    同时,郧阳道高斗枢与惠登相合兵在湖广配合,八月占光化,九月占谷城,并偷袭李自成的老营唐县,斩获甚众。

    好消息一个接一个,崇祯自然是自信满满,到了九月底,孙传庭大军已经深入,并且上表,表示要洗清贼逆,不使一人逃脱。

    以崇祯操切急燥的性子,接报自是欢喜,接到奏报,就令吏、工、兵三部筹措钱粮,安排善后,他已经打算庆功了。

    但当时的有识之士,无不看出这是李自成的诱敌之计,以李部十万左右精锐老卒的战斗力,加上裹挟的最少十万的民壮,实力如此之强,李自成又是身经百战的顽寇,远非普通义军可比,现在时势倒转,他怎么会打的如此不堪?

    自朱仙镇一役之后,官兵在正面战场上已经不是闯逆的对手,就算偶然小胜也是转瞬又败,现在深入千里,粮道遥远,有识之士无不看出孙传庭已经危在旦夕

    到了十月初一这天,与前方不通音信已经有五六天时间,按湖广一带和京师的距离,这么久没有战报送来,显然是已经与贼决战。

    这一天早晨,崇祯一早就到奉先殿中,在太祖和成祖二祖画像前拈香跪拜,请求祖宗神灵保佑,保佑前方战事顺利,把李自成彻底消灭。

    就算没有彻底击溃闯逆,他也指望能再次获胜,稳住湖广和河南一带的局势,使得贼寇不敢北上窥探京师。

    他向来以威严刚毅自诩,所以尽管心中惴惴不安,他仍然决定在文华殿举行经宴,和翰林学士并詹事府的东宫讲官们讲解经义。

    尽管这其实是不急之务,但崇祯做事向来如此,安排好的事就绝不会更改。

    钟打九下,文华殿内已经是济济一堂,从几个年高德勋的老臣,再下来是翰林学士,东官讲官,数十人穿着常朝补服,从绯袍到绿袍都有,殿下陈设礼乐仪杖,等看到崇祯皇帝身后的黄罗伞盖时,所有人都掀开衣袍袍角,跪下行礼。(

    尽管能参加文华殿的经宴已经属于近臣,和那些只有在常朝时远远看到皇帝一眼的大臣远远不同,但崇祯的帝王之威深入人心,这些年来为了显示不测之威经常随意贬黜或是关押大臣,而诛戮的大臣也很多,曾经因清兵入关,一次杀过三品以上的文武官员达数十人,天威难测,所有的大臣都是战战兢兢,趴伏在地上,只敢看着地面金砖的缝隙,根本不敢抬头。

    “诸位先生都起来吧。”

    崇祯在被太监们称为“金台”的御座上坐定了,才吩咐道:“给先生们看座,奉茶。”

    被皇帝称为先生而不名,自是极大的荣誉,其中很多人都是经常参加这种经宴的老臣了,得到吩咐之后,众人才站起身来,在中官们摆好的椅子上坐下。

    崇祯不愿被大臣们看出自己心中不安,等众臣一坐定,便向几个翰林学士问道:“今日讲尚书,如何?”

    “请皇上赐给题目。”

    “嗯……”崇祯想了想,道:“先召皇太子并永王、定王前来,一并听讲。”

    这也是常有的事,众人都不觉奇怪。(

    文华殿距离端本宫也很近,但宣召永定二王需要时间,大殿内一时寂静无声,一直到三个皇子都到了殿下,众人才一起转头,看向殿门。

    很多人已经好些天没看到朱慈?,此时自是仔细打量着这个大明储君。

    朱慈?的神色气质,已经远不似以前那种顽石般的无用模样。上殿时,他目不斜视,但双目灵慧有神,顾目四盼,端庄自持,举手投足,雍容大方。

    自穿越过后,朱慈?知道早晚有和群臣见面的一天,宫中没有大镜,他每天对着数面小镜练习走路和动作,看似不经意的动作,其实已经经过无数次的苦练。

    这种程度,其实还远远不够!

    很多大人物为什么叫人一眼便看出不凡,还是在很多细节上的锤炼而得。

    经过这么努力的锻炼,三个皇子一起进来,仅从仪表气度上来分,已经是高下立判了。

    群臣这般看了几眼之后已近觉出朱慈?的变化,有人心中觉得奇怪,也有人甚觉欣慰。至于几个老臣,却是暗暗点头。

    皇太子是将来的皇帝,不怕品行不端,或是顽劣,但就怕的是毫无智识的蠢猪木头般的不可造就。

    当初的福王就是如此,听说福王世子也是如此,庸劣如石,毫无智识灵性,福王在宫中就其蠢如猪,在洛阳更是长成了三百斤的胖子,这样的皇子,比天启那样的木匠皇帝也是远远不如。

    这么一来,不少人都觉得前一阵皇太子生病反而是件幸事了,一场大病,使得皇太子灵智渐开,真真是不幸中的大幸。

    “儿臣叩见父皇。”

    “都起来,坐到朕御案下听讲。”

    三个皇子一起跪下,朱慈?的位置当然靠前一些,他在自己宫中正在写仿,听说文华殿召见,倒觉可以暂时摆脱苦差,于是欣然赶来。

    但看到眼前场面,知道是要讲经,这种事比写字更苦的多,正襟危坐几个时辰,讲的不是春秋便是尚书,或是周易之类艰涩难懂的古书,从这些古老的经义中寻找治国的道理……要真的找的到才是活见鬼!

    心中叫苦不迭,不过想走是没门了,只能苦着脸站起来。

    他的坐位,和几个头发胡子都发白的老臣靠近,见太子坐过来,几个老臣都是拈须微笑,很是高兴的样子。

    御前不可再行礼,当下众臣看皇太子并永定二王坐定了,一个翰林就站起身来,预备听崇祯的吩咐开始讲解经义。

    ……

    ……

    就在殿中的讲解开始不久,司礼监的掌印太监王德化来了。

    他的威风可不比崇祯小,内廷之中有三大巨头,曹化淳现在已经在家闲居,等闲不过问宫中事。

    王承恩虽然最得崇祯信任,但资历浅一些,是曹化淳的门下出身。

    王德化则是比曹化淳资历还老一些,又是司礼监的掌印太监,人称内相,门生无数,在宫中朝中都是第一等的权阉,他一路过来却是坐着轿子,跟随的太监也有数十人,浩浩荡荡,威风凛凛。

    “王老爷,”王德化人还没到,一个小答应已经摸到在殿外伺候的王承恩跟前,轻声道:“宗主爷来了,请王老爷立刻去文华门见面。”

    “好,我知道了!”

    王承恩心一沉,知道必定是前方有战报送来,当下吩咐一声,自己便带着人向文华门匆匆赶去。

    ---

    同志们哪!

    要记得登陆一下帮我几张票啊,要记得点一下收藏啊。

    一点点数据变化,对我很关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