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榆林(求票求收藏!!!)

目录:回到明朝当太子| 作者:淡墨青衫| 类别:历史军事

    =----

    不管是不是强手如林,怎么样都要生存啊,同学们,给一点支持吧。

    =======

    大明崇祯十六年十一月初,榆林堡。

    这座大明九边重镇之一的重镇已经被围的水泄不通。站在南门楼子往下看,但见人山人海,数不完看不清的各式旗帜,大元帅旗、制将军旗、权将军旗、果毅将军旗,营旗、队旗,还有那各式彩旗,不要说那漫山遍野的人头和乱草从般的兵器,便是这认旗就有成百上千面!

    城墙下头一箭之地以外,就是光身赤搏的几百条精壮汉子,一人来高的大鼓竖的老高,正被用力敲的雷鸣价响!

    正当此时,旭日初升之时,原本蚂蚁般的人群突然分开一条道路,先是数百盔明甲亮的骑兵,打着如林般的旗帜,排众而出,接着是撑的老高的黄罗伞,伞下一个蓝布箭衣的汉子,头顶一顶范阳笠毡帽,跨下一匹高大的枣红马,万军从中,虽然有无数将士着甲护卫,但阖城之上,却只是将这个人看的鲜明!

    李自成!

    领兵造反近十五年,从一个驿卒到如今这般地位,当真是血海中百战厮杀出来,此时虽然在万千军中,但孤身一骑,就有一股说不出来的威势出来。

    “大元帅问了,诸城俱是降了,榆林降不降?”

    就在李自成出现之后,数十骑探马疾驰向前,自城头箭雨中飞驰而过,就算有人中箭甚至落马,摔的筋骨断折却也是无人拔马后退。

    大军在后,闯王在后,好男儿挣的就是这个脸面!

    飞驰而过时,众探马齐声高叫,却是传达大元帅晓谕,劝城中军民一起投降,莫要对抗王师,最后闹到玉石俱焚。

    “林泉,你说榆林会不会降?”

    骑在高大的战马之上,李自成一脸得色,手中马鞭用力一扬,指着榆林城头,向身后的青年将领李岩问道:“听说尤世威亲自上城,林泉,你说他们会不会降?”

    李岩略一沉吟,笑答道:“尤世威这厮老了,固执的很,榆林人也听他的。而况,大元帅与秦军厮杀多场,杀伤甚多,其中便有不少榆林边军,双方结怨很深,怕是不会投降啦。”

    “嗯,你说的不错。传谕下去,准备攻城吧!”

    自十月占了西安,休息了没几天,李自成便亲率御营并诸营精兵,渡过黄河追赶高杰。

    换了别人,此时倒不必他亲自出马,但追杀这高某人,却非得他自己动手不可。夺妻之恨,不共戴天。这个仇非得到捉了那厮之后,亲手割开胸腔,取下那颗黑心,再问他为什么诱拐兄弟的婆姨!

    不过高杰这厮也真真是奸滑,先是趁着黄河结冰一路北窜,等李自成率大军追过河,他又一直南逃,如狡兔一般,不经意间就伏身草莽,一窜千里。

    到现在这会儿,高杰已经一路逃向南直隶,行军速度之快,令人追之不及。

    追不上,也就不追了。

    一路势如破竹,或者说,根本没有哪个州县城池敢于抵抗。破延安,破米脂、汉中,沿途州府县治望风而降,无有敢抗者。

    到榆林前,李自成还回到米脂家乡祭祀祖先,那风光得意,犹如夏日饮冰般的快意!

    只是这小小榆林,果然也不出所料,兵不满万,将不足百,居然也敢顽抗!

    探马回,鼓声歇。

    十万大军相隔绵延十余里,将个榆林城围的水泄不通,军旗摇动之后,整个战场尽管范围极大,骑马都要跑上半天,却几乎就是在瞬息之间就全部听令停止了动作。

    “大元帅问:降不降?”

    短暂的沉默之后,是御营亲兵的三千人一起振声高呼,声调整齐高亢,声声入云,那股子昂扬劲气几乎把刚刚二百余百大鼓的声势给压了下去。

    “降不降,降不降……降不降?”

    逼降声声中,榆林城头却还是一片死寂。只有如林的刀矛,烧沸的滚油冒出的热气,大块条石檑木后闪动着的身影。

    这些身影中,分明还有幼童和妇孺的身影。

    “他们,真的就不愿降我?难道他们不知道,明朝气运已尽,这是无数降我的明朝文武官员众口一词的话,天命已经在我,顽抗又有何益?”李自成面色犹豫,手中马鞭渐渐举起,但就是迟迟不愿落下。

    最多再过一个来月,他就要在西安建极,就算暂时不称朕,也会称孤道寡,并且建立国号。到时候,他就是新朝之主。

    这个时候,最好是招降榆林,不战而屈人之兵最好。新朝气象,原该如此。

    就在此时,城头明军队列散开,一个花甲老者排众而出,手挟铁弓,看向李自成方向,引弓而射。

    箭矢不及半而堕地,但明军士气大增,城头连呼万岁,击鼓以庆。

    “是尤世威那老砍头!”李自成身后的李过大怒,夹马上前,怒道:“大元帅不必再招降了,榆林城中死硬的很多,等拔了城池,抓到大元帅驾前,再看他们嘴硬不硬。”

    李自成面色如铁,双眼死死盯着榆林方向,竖到半空中的右手,终于猛然下挥!

    ……

    ……

    十一月的时候,京师已经接连下了三场雪,挨挨密密的,一场接一场的下来。放眼看去,整个京城都笼罩在银光素裹之中,便是那皇极殿的大殿,平时巍峨高耸,这会儿也是被积雪所盖,根本看不出原本的那种庄严气度来了。

    这是崇祯十六年的年尾了,末世景像,尽显无疑!

    到处都是饿殍和冻毙的尸体,顺天府的衙役每天从早到晚,带着帮役在大街小巷子里搬抬尸体,哪一天都有好几百具从城中搬抬出去。

    到处都是挤在人家屋檐下躲避风雪的流民,成群结队,神色木然。

    他们已经是被恶运击跨的人,干旱,催科,流贼,还有隔几年一进犯的东虏,这些如同一根接一根的绞索,套在他们脖子上把他们勒的喘不过气来,现在这一场接一场的风雪,不过是咬牙承受罢了。

    受的过,就再熬过一冬,来年接着受罪。

    受不过了,也就是遂了老天爷的愿心,早早闭气,省得留在这世间受苦!

    前门的东河沿,就是流民乞丐最多的地方,不过冻毙的人却是较别的地方要少的多。就在名叫魏家老店的客栈西侧,最近被人盘下来一座大院子当了武行,里头先是数十,现在有百余名少年每天在里头习武,听说练好了是给大户人家当护院,也给商人做伴当保镖,乱世之中,这武行镖局的生意也是一天好过一天,多了这么一家,也是毫不奇怪。

    怪的是镖局的人却开起了善堂,在院子外头搭了个粥棚,每日从早到晚的施粥,热腾腾冒着热气的小米粥,插着筷子不倒,每人每天限领一碗,就这一碗,却能叫人肚子里暖和半天,不再有冻毙之忧。

    这一天辰时初刻,一个华服少年昂首而入,看看四周情形,摇头一骂,向着身边的众人道:“看样子这流民是越来越多了,咱们救得一人是一人吧,粥厂再多半个时辰放饭……泥马这老天就没有个消停的时候!”

    回到明朝已经两个月,朱慈?的形态相貌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身上的赘肉已经消失不见,个头也长高了一些,身形匀称健壮,整个人都显的精干英挺。特别是脸上不复前一阵那种迷茫无措之感,那种深藏在眼神中的畏怯和害怕的神采渐渐不见了,代之而起的却是一脸的自信与从容,还有目光深处潜藏的逼人咄咄的上位者特有的气息,说话办事,也是越来越果决干脆,意志也是坚毅不移,这一切,都使得他威望日增,便是在宫中,现在的他除了不能公然干预政务之外,很多事情,也是有了自己小小的一点发言权。

    经营来这一切,是何等艰辛困苦,好在,筚路蓝缕,再困难的路,终于叫他踩出了一点点向前的痕迹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