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过后冲一下新书榜,同时加更一章,在线的朋友,请帮忙投一下推荐票,不胜感谢。老朋友们请多帮忙,新朋友们也请放心,老何是一个守信用、质量稳定的作者,更新稳定,从不断更。所以新老朋友请卖老何一个面子,到时助我一把力,助我上榜。下周唯有努力码字多更以回报!……………………………………………………………………………………崔府座落在深水巷深处,占地不下一百亩,七处大院,百余处小院,层层叠叠,亭院曲折,说是袁州城中最大的宅院也不为过。崔府的主人,乃是身为袁州刺史的崔贺尧。说来一州刺史也不过是正四品,虽说唐朝厚待官员,奉禄优厚,但只凭刺史的奉禄是断然置不起如此宽广的一处宅院。
而且就算崔刺史不怕被御史弹劾,贪污亏空,收受贿赂,也不敢如此明目张胆建造一处令人侧目的宅院落人口实。但崔府宅院之大袁州人人皆知,也无御史参劾崔刺史“奢靡浮华、不事节俭”,为何如此?只因崔贺尧是四姓士族之中首屈一指的清河崔氏旁支。
贞观年间在坊间颇为流传的四句话是:“年轻有为,进士出身。编修国史,娶四姓女(崔、卢、郑、王),此为唐朝四有新人的标准,由此可见士族的荣耀,在士子以及百姓之间有着无以复加的影响力。而始终位列四姓之首的崔姓,人杰辈出,家风不坠,不但成功地将名声煊赫、备受推崇的高门望族地位维持了长达七百多年之久,而且仅在唐朝便出了十二位宰相以及无数三四品高官,更有一些诗人写出名垂千古的诗篇,比如崔灏和崔护。
有唐以来,自唐太宗李世民起就对士族心怀忌惮,同时又有仰慕之心,采取明里拉拢暗中打压的策略,先是下令不许崔、卢、郑、王四姓通婚。不过禁婚令不被四大姓氏放在眼中,表面上令行禁止,私下里仍是联姻不绝,以保士族血脉高贵。李世民虽然也算出身世家,不过与四大姓氏相比,差之甚远,且李世民身上有胡人血脉,即便身为皇上,李世民面对四大士族,既有些自卑又自觉高高在上。
唐初官员修订《氏族志》,把崔氏列为第一,李世民得知后大怒:“崔氏早已衰微,既无显官,又无人才,凭什么列为第一?难道我李氏贵为天子,还比不上崔氏吗?”下令改为李氏第一,皇后氏族长孙氏第二,崔氏列第三。可惜的是,李世民贵为天子,金口一开,《氏族志》虽然改李氏为第一,天下所有士族却无人承认,还尊崔氏仍为士族高门第一,更讽刺的是,长孙氏更是从来没有提起,连李世民也无可奈何。
正是因此,唐朝以来,自李世民起形成一条不成文的规则,就是强行将公主指婚给四大士族,娶也娶得,不娶也得娶得,令四大士族苦不堪言,尤其是崔氏,自太宗以来,皇上子女众多,几乎每隔十年便赐婚一名公主给崔氏。适龄的崔氏子弟每到圣上指婚之时,争先恐后提前成亲,唯恐避之不及。
崔氏一是不愿与有胡人血统的李氏通婚,二是身为崔氏子弟,几乎全是才华斐然之人,无人愿娶公主为妻,终身只做一名从五品的驸马都尉的闲职。身为驸马,再有才华,也不可入朝为官,就算是普通士子,也很少有人想当一名无所事事的驸马,混吃等死。
对于圣上指婚,崔氏也曾拒婚两次,无奈圣命难违,其后每隔十年,崔氏便会迎娶一名公主,几成定制。四大氏族之中,以崔氏迎娶公主为第一,只因崔氏家学深厚,礼法严谨,崔氏子弟少有顽劣之人,能屹立七百余年常盛不衰,不管其他士族如何浮沉,崔氏始终稳居一等士族之首,如此诗书传家,即便皇家也是自叹不如。
最主要的是,崔氏确实一直人才不断,无论哪位皇上即位,大臣之中总有崔氏子弟,且至少是三品以上高官,而且崔氏也深得皇上信任,执掌天下文柄百余年,可以说无数高中进士的士子,都要在崔氏面前执弟子礼。所以崔氏影响之大,人脉之广,又得当今圣上青眼看待,一等士族第一的位置无人撼动。
崔氏本来只有清河崔氏一支,后来兄弟二人分地而居,分为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两支。
崔氏如此显赫,而袁州刺史崔贺尧却并非清河崔氏或博陵崔氏中人,只是清河崔氏数十年前流落到长安一带的旁支。崔贺尧在文宗在位之时考中进士,随后外放到河南道蒙阴县为县令。因蒙阴县与清河县相距不远,由此结识清河崔氏家主崔岘。崔贺尧与崔岘一见如故,谈论起祖上姓名,却是发觉百年以前同为一家。崔岘爱才心切,提出将崔贺尧列为清河崔氏旁支。
崔贺尧自是大喜,天下崔姓,莫不以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为尊,不提两大崔氏是如何煊赫,子弟之中人才辈出,便是现任家主崔岘乃是会昌元年状元及第,若非因为母丧在家服孝,崔岘现今也定是天子身边近臣,前途不可限量。
崔贺尧当即应允,郑重谢过崔岘。从此崔贺尧一系正式列入清河崔氏族谱,虽只是旁支,但毕竟也算正式地认祖归宗,且是诗书传家的一等一的高门望族,怎不令他喜极而泣!
两年后,崔贺尧升迁袁州刺史,临行前,崔岘委托他在袁州之地建造崔氏学堂,惠及江南西道一带的崔姓子弟。至于为何不建在江南西道道府所在地洪州,崔岘并非明说,崔贺尧却心中猜测怕是与江南西道按察史卢安和崔氏不和有关。
崔氏与郑氏交好,和王氏通婚最多,天下皆知,当年有“诗佛”之称的大诗人王维之母便是崔氏之女,但崔氏和卢氏不和,却并不为人所知。崔贺尧身为崔氏中人,又身有官职,怎会不知其中内情?不过他也只是略知一二,并不清楚具体原因。但不管如何,如今他身列清河崔氏旁支,在袁州建立崔氏学堂责无旁贷。
崔贺尧欣然应允,一到袁州任上,便大兴土木,先是建造一处占地宽广的崔府大院,又在崔府院中辟出十亩方圆之地,兴建崔氏学堂。历经半年建造,又用半年时间精心打造各项设施,终于在会昌三年岁末之时,崔氏学堂矗立于袁州之地,崔府之中。
背靠清河崔氏,另外还有与清河崔氏同气连枝博陵崔氏,即便按察使卢安对他再是不满,也不敢轻举妄动。再者崔贺尧毕竟身为崔氏中人,自然要与崔氏同进共退。
一进崔府,崔向与父亲母亲被崔府门人引入偏厅,只一进门,他便觉眼前一亮,犹如置身于一处景色优美的园林之中,一眼望去,假山环绕,叠石堆山,园景深远,比起后世统一规划、规模生产的大小公园强上百倍,小中见奇、静中见幽不说,更是崎岖有致,达到了园外有景、景内有景的妙处。自认比唐朝之人多了一千年见识的崔向一见之下,竟大吃一惊,震惊当场。
他张大了嘴巴,心中的惊讶无以复加,真是惯性思维害死人,原本他以为经过千年的发展,后世的园林和公园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而眼前的一切都明明白白地说明,他在后世所见过的园林和公园,还有众多以所谓湖光山色为卖点的高尚小区,比起崔府的一角之地,也有天渊之别,不可同日而语。
崔向一瞬间下定了决心,不管如何,一定要博取功名,豪赌一场,再有从龙之功,以后就算不当三品以上大官,也总要做个富家翁,置办比崔府还要大还要好的一处院子,天天起床就是赏心悦目的美景,生活才算有滋有味。
崔向正偷偷陶醉,冷不防却被崔卓冷哼一声:“不可失礼!”(必要的过渡章节,必须交待的一些背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