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漏洞

目录:佐唐| 作者:何常在| 类别:玄幻魔法

    出乎崔向意外,崔居对他如何发现凌静安的藏身之处并不关心,而只是纳闷为何凌静安上楼一趟,回来之后就将《千字文》主动交给崔安。.

    “别骗我说你对凌静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凌静安此人,奸滑过人,如果不是被人逼迫,断然不会轻易就范。他藏在夹墙之中,就是想置身事外,拖到八郎主动放弃为止。”

    比起崔安,崔居没有骄纵之气,也好相处,是个可交之人,崔向没有打算隐瞒他真相,而且以后说不得还有借他之力的时候。

    “说来也简单,我看出了《千字文》是赝品,直接向他点明,他担心事情败露,所以无奈之下只好屈服!”

    “啊……”崔居惊讶万分,“既然你知道真品不真,为何还非要让八郎买下,又为何非要再转手卖给老者?”

    崔向知道崔居一下也绕不过弯来,抬头看看日头,说:“还去龙兴寺么?去的话,现在动身,我们路上边走边说。”

    一路上,崔向向崔居点明其中的关键之处。老者是洪州卢家之人,对他们来说,钱财是小事,面子是大事,所以他转手将赝品《千字文》卖给老者,让他觉得他不过是贪财之人,不足为虑,示敌以弱才是最好的保全之策。而且如此一来,凌静安担心事情败露,必定会对崔家言听计从,毕竟是他卖假给卢家,而不是他崔向。况且经此一闹,卢家说不定还会怀疑凌静安从中捣鬼。凌静安现在是百口莫辩,只有忍气吞声,别无他法。

    “凌静安是自作自受,怪不得别人,谁让他以赝品骗人……二郎,那你答应八郎的《兰亭序》,莫不是想要借凌静安之手,以假充真?”

    崔居心思倒快,转眼就想到了此事。

    “不错,正是此意。”崔向很无赖地承认了,“凌静安人品不堪,不过确实也有真本事,以假乱真的本领举世无双,除我之外,恐怕能够识破他的人寥寥无几。既然真品世间已经难找,那么无人点破的赝品,就是真品,只要能让八郎高兴,真假又有何不同?”

    崔居挠头一想,忽然一笑:“也是,二郎言之有理。八郎手中还有几幅字帖,我一直认为全是赝品,他却爱若至宝。想想只要他一心当成真品,只是出于喜爱之心,并非用来赚钱,何必非要计较真假分明。”

    崔向暗赞崔居心思剔透,笑道:“正所谓,假做真时真亦假!”

    崔居大喜:“此句甚合我心,妙句,妙不可言!”

    二人说话间,已经走到城南。本来崔居出行,一向有崔府的马车伺候,还有下人随行。今日却是不同,他只想让崔向陪他前往龙兴寺,才不想让下人跟着,省得他们向父亲禀报。一路上只顾和崔向说话,不知不觉二人已经走了数里路,也不觉得累。

    崔居走着走着,忽然脸色一沉,想起一事,蓦然站住,朝崔向深揖一礼。崔向唬了一愣,忙闪到一边,惊问何事。

    “多谢二郎援手,我才想到,洪州卢家不正是江南西道按察使卢关么?你刚才在文渊阁示敌以弱,假装贪财,替崔安出头,其实是帮了崔家一个大忙!”崔居收起笑脸,正色说道。

    “何出此言?”崔向不解。

    “四大士族之中,崔卢素来不和,外界并不清楚,我身为崔氏子弟,却是明白内情。卢关对我父看不过眼,始终寻机要弹劾我父,而卢关身为按察使,身握刺史的考评和升迁的大权,家父谨小慎微,唯恐被卢关指摘微小过失。”

    原来还有如此隐情,崔向没料到他无心之中帮了崔家一个大忙,也算是多少回报了一点崔刺史对他一家的照顾和厚爱。

    崔向摆手,不想居功,就以只是无心之举不算有意为之为由,搪塞过去。崔居也不过多纠缠此事,忽然又古怪一笑:“二郎,为何你才比我大上两岁,就有这般遇事不慌不乱的本领,还能乱中取利……对了,你又是如何看出字文》并非真品?”

    正如先前崔向对凌静安所说,他能够识破《千字文》并非真品,确实是天大的幸运。

    后世的崔向是一名大学讲师,他的同事唐掩帘是考古学教授,不但名字起得古典,连说话办事也都十分古典,结果导致他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还好崔向颇有耐心,唐掩帘一有重大发现,就会喋喋不休冲崔向说个不停。尽管他对考古不感兴趣,不过为了让唐掩帘不过于失望,就只好耐着性子聆听。

    久而久之,唐掩帘将崔向当成知心好友,真正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崔向见唐掩帘将他的应付当成真心,也是有些不好意思,以后再听他大讲特讲新发现之时,也就用心细听,偶而也发现一两句意见,往往切入要点,更让唐掩帘又惊又喜,大呼崔向不做考古研究大大可惜了。

    时间一长,崔向虽然没有真想去做一名考古学家,但也对考古和研究名人字画产生了兴趣。因为好佛的原因,他也着手研究佛教史,在历史上几次灭佛的大乱之中,许多中国才有的佛经因此失传,只能到日本请回。

    许多名人字画都与佛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崔向也都有涉猎。尽管与唐掩帘相比,他只是略懂皮毛,不过正是因为感兴趣的原因,只要唐掩帘一有重大发现,必定会先来告诉他,而他也就铭记在心……凌静安的《千字文》的破绽,正是他从唐掩帘之处学到的——

    在欧阳询行楷《千字文》中,竹字头被俗作草字头,只有“笙”、“笋”二字例外,还是写成了竹字头。根据全文查阅,竹字头的字应该有十三个,可是只见到两个。那么其他应该作竹字头的字都被俗作草字头了。竹头变草字,这是判断一个写本具有俗字特征的显性标志之一。因为无论哪个时代、哪个区域和哪个阶层的书写者,把竹头写成草头都不符合正字规范。但在唐朝对于欧阳询来说,却又是再正常不过。这也是判断是不是欧阳询真迹的一个重要标志之一。

    幸运的是,也不知凌静安是从哪个摹本转临而来,而那个摹本却将以上两字也全部写成了草字头,说是疏忽也可,说是没有见过真迹也无不可,但不管怎样,却明白无误地让崔向一举断定,凌静安手中的《千字文》必是赝品无疑。

    早先听崔居说起凌静安起家之快,手段之古怪,崔向心中就隐隐猜测凌静安此人必定有猫腻,因为凌静安的种种作为类似于后世的炒作,事有反常必有蹊跷之处。所以他一到文渊阁就想方设法要请出字文》一观。结果一看之下果然不出所料,也就有了诈取凌静安之事。

    当时他对凌静安说是幸运,确实也是侥幸得很,崔向都大呼真是运气好,也幸亏后世的他有点耐心,结交了唐掩帘这样一个高手朋友。

    简单将凌静安的《千字文》的疏忽之处一说,当然具体原因崔向避而不谈,只好谦虚地说成是他喜好钻研典籍,无意中从某本书中看到,饶是如此,崔居也是惊为天人,喜笑颜开地说道:“二郎真是才通带古今之人!”

    (文中判断真假之法,不过是小说家言,不入方家法眼,大家姑且看之,呵。有票就给鼓励一下,历史类的书,为了好看一点,为了真实一点,查资料也很费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