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3章 安排,返荆

目录:赤壁之崛起荆南| 作者:硕鼠肥| 类别:历史军事

    眼看归期将近,刘贤于是召集麾下众文武议事,各郡太守无法亲自赶到的也都派遣了属吏前来参会。

    眼见文武济济一堂,刘贤想到入川之时自己不过五千兵马,麾下将领也只有魏延、陈应、鲍隆三人而已,军资短缺,钱粮不继。如今却有数万大军,有名的谋臣武将十数人,军资粮草更是堆积如山。不觉心中雄心万丈。

    当下刘贤环顾左右,道:“诸位也都知道,我即将率军返回荆州。离开之前,南中地区必须有所安排。南中土地虽广,但多是荒山,人口虽多,但多是蛮民。应该如何治理,使南中内外皆安,诸位都请畅所欲言吧。”

    董和道:“为政之道,首在得民心。欲要得民心,关键在于富民、安民。欲要安民,必先有兵。主公东返之时,必会留兵守卫南中,这自然不必赘言。安置在滇池之畔的二万户仆从军,更是闲时为农,战时为兵,算是军户,既能自给自足,又能披甲上阵,扫灭不服的蛮夷。故而只要紧紧将这些军户掌控在手中,便足可保南中安稳。”

    黄权道:“滇池固然是重中之重,但建宁一郡,非只滇池一地。南中之地,也非只建宁一郡。纵然有这些军户为后盾,但若蛮夷处处皆反,我军四处平叛,也将疲于奔命!故而培植根基固然重要,但和合诸蛮之事也决不能放松。”

    刘贤闻言点了点头,就听黄权继续道:“兵马仅只是安稳的基本保证,欲要南中长治久安,就必须严明法纪,从法律层面上对汉蛮一视同仁,在税赋上则轻徭薄赋。如此广树恩信,辅之以兵威,南中自然安稳。”

    刘贤道:“对内如此,对外又该如何?”

    黄权道:“如今刘备、鲁肃在绵竹对峙,刘璋坐守成都孤城,三方相持不下,短期内南中并无外患。等到巴蜀局势明朗,南中也应该被我军经营妥当了。到时候以汉蛮精兵阻塞山道,敌军如何进得来?”

    刘贤点了点头,转而问李恢道:“不知李长史之意如何?”

    李恢道:“董、黄二人之言都深为有理,只是还不全面!南中人口多是蛮民,只以部族为单位,每年交衣服两件,粮食一斛而已。如此低的税收,仅能支付官吏俸禄,根本无法养兵。然而田税和人口税虽少,但南中却多犀甲、牛角、翡翠、象牙、丹漆、药材、耕牛、战马、金银、铜铁等物,山林湖泽之利极多,商贸往来也十分兴旺,每年所得的财物其实并不少。但这些财富,除商税之外,大多进了地方官吏的私囊。历代以来,从北方至南中为官者,多至巨富。主公若要治理南中,必先收南中之利。”

    刘贤道:“若能将这些财富收入府库,每年能有多少?”

    李恢道:“仅只贩卖奴隶一项,每年便至少有数千万钱。”

    刘贤摇头道:“欲成大事,人口乃是根本,南中本就地广人稀,自家人力都还不足,如何还能贩卖出去?贩奴之事,日后当严令禁止。当然,若从更南方的徼外蛮处捕获购进奴隶,我也并不禁止。”

    李恢闻言点头道:“除去贩奴,其他犀甲、牛角、翡翠、象牙、丹漆、药材、耕牛、战马、金银、铜铁等物,若是统一由官府收购贩卖,每年获利也当不下于两亿钱。只是如此一来,势必要得罪原有的商队。这些商队大多是巴蜀或者南中地区的大族所有,若是得罪过深,日后主公再要进取西川之时,恐怕会有些妨碍。”

    刘贤道:“这却无妨!日后可于各郡县设置市场,命南中各族皆到市场交易,不在市场交易的都算私贸,当予以严厉打击。如此一来,南中财货之利自然大半尽归于官府。至于商队么,商人多兼职细作,可于五尺道、南夷道以及泸水之上设立关卡,阻挡境外商队进入南中,另于僰道设立互市。南中财货先由我们自家的商队统一收购,运送至僰道,贩卖给北方商队,再从北方商队那里购买南中稀缺的货物返回。只要价格公平,想必北方商队纵然有些怨言,也不会太过反对。”

    李恢道:“主公所言的设立市场,统一商队,开展互市等事项,均十分精妙。若是施行,郡县府库必定充盈,再有仆从军提供粮草、兵员,足可保南中安稳无虞。此外,我认为要保守南中,有两个地方乃是重中之重。”

    刘贤追问道:“不知是哪两个地方?”

    李恢道:“一是盘江水道,二是牛栏江至泸水一带的水道。盘江水道直通番禺,若是整修畅通,一旦有事,南中之兵可顺水而下,旬月之内赶到交州、荆南。荆州、交州之兵也可溯江而上,两三个月内便能增援南中。这条水道实是南中与荆州、交州之间联系的生命通道,今日既然开通,日后便绝不容有失,当不断派兵整修维护,保证水道畅通。”

    刘贤闻言,大是点头道:“不错,这条水道关系到我军对南中地区的掌控力度,的确不容有失。你说的这一点非常好。”

    李恢得了刘贤夸赞,当下精神振奋地道:“第二条是牛栏江至泸水一带的水道。我军进入南中,走的就是这条道路。至今牛栏江上,还有我军遗留下的数千艘船只。主公可将这些船只利用起来,组建一支水师。既可运送商货,使商队免于翻山越岭行走五尺道、南夷道之苦,也可巡游泸水,防止日后北方之兵南下。”

    刘贤拊掌道:“李恢之言,深得我心。总结先前诸位所言,其一是加紧在滇池围堰造田,安置仆从军,使我军在南中能够做到足食足兵,一旦有事,能够立即应对,不再单纯依靠蛮族。其二是严明法纪,轻徭薄赋,对蛮汉百姓一视同仁,在大股蛮族盘踞的地方实行羁縻统治,以收蛮民之心,使之安稳,不再随意造反。其三是大兴商贸,以收南中财货之利。其四是整修盘江水道,以保证南中与荆州的联系畅通。其五是在泸水和牛栏江上建立水师,以保护商旅,防备北方入侵。这五条若能全部施行,南中必可安稳无虞。”

    众文武闻言,都起身称贺。刘贤笑道:“治理南中之策既已定下,接下来当择选良才担任南中都督之重任。”

    此言一出,黄权、李恢、董和、张裔、爨习等人都睁大了眼睛看向刘贤。刘贤见状,也不废话,直截了当地道:“李恢出身南中豪族,又能和合诸蛮,允文允武,当可为南中都督,治所在滇池北部的谷昌县。此外,吴兰、雷铜两营兵马待造船成功之后,便即转为水师,护卫牛栏江、泸水一线水道,直接听从南中都督李恢调遣。至于盘江水道,待我返回荆州之后,当别遣商队前来,与南中郡县官吏和蛮汉百姓一道共同整修维护。”

    此言一出,李恢当即大喜,起身出列,跪伏在地,拜受了任命。

    其余众人看向李恢,都多有项羡慕之意。

    至此,刘贤安排了南中诸事,一心等着船只造好,便要返回荆州。这日,与祝融一道回滇国王城小住,闲谈之间说起即将远离。芈同也自唏嘘不舍,旁边塔郎道:“当日犬子与刘将军打赌,是他输了,理应遵照承诺,此生永远随侍在刘将军身旁。将军如今既然要走,我这就命犬子随将军去。”

    刘贤闻言,急忙推拒道:“当日比斗只不过是一时戏言,岂可当真?”

    塔郎道:“我蛮方之人,言出如山,岂能自食其言?况且犬子虽不成器,但一手箭术还算过得去。追随在将军身边,日后定能对你有所助益。”

    刘贤见塔郎态度坚决,当下只得点了点头,道:“既然如此,塔利兄弟我就收下了,日后必不会薄待于他。”

    数日之后,银冶洞洞主杨锋,八纳洞洞主木鹿大王闻听塔郎将儿子塔利送给了刘贤,二人也立刻催逼杨狼、木鹰前往刘贤身边效力。

    杨狼、木鹰不敢违抗,只得领着百十个亲随,来到刘贤军中投效。

    刘贤一下子得了三名蛮将,心下大喜,正思索着该如何安置三人,就听王累、张裔来报:“一众仆从军得知主公将要离开南中,返回荆州,俱都痛哭失声,纷纷表示愿意追随主公一起去荆州。”

    刘贤闻言,即率众赶往仆从军的驻地,只见上万仆从军在各自百将、千总的率领下,跪伏在道旁、营寨之中,哭着向刘贤跪拜,请求刘贤能够带着他们一起返回荆州。

    刘贤见状,大为感动,当下将仆从军全部召集起来,对众人喊话道:“你等忠心,我已尽知。只是南中也是我的土地,留你们在此,并非是遗弃你们,实是指望依靠你们,为我保守这一方土地,免得他日落入他人之手。你们都是我的亲信军队,如此重任,不交给你们,我如何能够放心?还望你们体谅我一番苦心,好生在此定居下来,安居乐业,使南中之地,永归王化,万世太平。”

    众仆从军闻言,无不痛哭流涕,其中多半在刘贤的劝慰下,都表示愿意留在南中,成为军户,为刘贤镇守蛮方。只有最初跟随刘贤的千余人,坚持不愿留下,誓死也要追随。

    刘贤无奈,只得同意。

    这千余人,再加上杨狼、木鹰、塔利各自带来的百余人,合共有一千五百士兵。刘贤想了一想,即将之分为三部分,三人各领五百人。杨狼、木鹰所领的部队,号称为鹰狼卫,塔利所领的部队则号称飞羽卫。

    这三部蛮兵,刘贤准备将之打造成自己的亲卫军。

    同时,从中卓拔对自己忠心耿耿的仆从军百将为三部兵马的副将。其中一人,就是先前自己在他碗中挑饭吃的那位百将。他原是奴隶,并无姓名,如今入了鹰狼卫,成为刘贤亲军,故而自行改名为狼忠,另两位副将也以军队名号为姓,分别改名为鹰仁、羽义。

    至此,三部蛮兵算是组建起来了。

    又过了数日,吴兰、雷铜来报:“船只已尽数建造完毕!”

    刘贤闻言,即与南中众将及滇王芈同等人告别,准备领兵返回荆州。

    时建安十七年六月二十六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