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这话是什么意思?”
方景一脸疑惑,秦岳将方才从车轴上取出来的木块丢给方景,神情锐利的说:“解释一下。”
方景耸耸肩,说:“这是大人方才在车轴上发现的东西,与草民有什么干系?” “这个木块打磨光滑,明显是有人故意放到车上的,你为什么恰好出现在这里?”
秦岳做了御林军统领之后,行事比之前要谨慎许多,而且马车上坐的还是宋秋瑟和宋挽,秦岳的警觉性更高,他自然要怀疑方景。
方景拿出林清轩的帖子给秦岳,说:“草民今日受邀去翰林院士林大人府中参加诗会,刚刚诗会散了,草民从林大人府上出来准备回家,恰好看到定远侯夫人的车马停在此处,就想帮她看看,大人可不要把我当成心怀不轨的坏人。”
秦岳接过帖子仔仔细细的查看,林清轩的帖子写得文绉绉的,秦岳只随意看了一眼,注意力着重放在帖子上的印章上。
那印章虽然是私印,却是让内务府记录在册的,秦岳作为御林军统领,自然也是认得的。 帖子并非作假,方景的嫌疑基本被排除,秦岳把帖子还给方景,正要让他离开,又听到方景说:“不过草民之前在越安侯府偶然见过定远侯府二小姐一面,如若不然,方才草民也不会亲自下车帮忙查看。”
方景答应了要演戏,时时刻刻都想着要把自己准备求娶宋秋瑟的消息传出去。
秦岳的眼尾一垂,神情冷然的问:“你刚刚说什么?”
方景一愣,说:“草民刚刚说了好多句话,大人问的哪一句?”
“你说你见过定远侯府的二小姐?” 方景点头,说:“对,当时在越安侯府,草民去拜访越安侯夫人,无意中误闯后花园,远远的见过一位美若天仙的姑娘,当时草民并不知道她的身份,还以为她是越安侯府的人,后来打探了许久才知道她是定远侯府的二姑娘。”
说到这里,方景适时露出向往迷恋的神情。
秦岳一看便知道他喜欢宋秋瑟,又将他从头到脚仔细打量了一遍,问:“你是干什么的?”
秦岳的语气又变得硬邦邦的,好像方景是什么穷凶极恶的案犯。
方景没觉得不舒服,如实说:“草民祖籍淮南,如今在黎州做一点儿小本买卖。” “商人?”
秦岳的眉头挑高,商人趋利,大多奸猾,因此在昭陵的地位很低,宋秋瑟再怎么说也是官家小姐,断没有下嫁给一个商人的道理。
方景也听出秦岳话里的意思,说:“草民也知道自己的营生不大好,但草民听说定远侯夫人深明大义,并不会因为一个人的出身经历轻易否定一个人,所以草民想让定远侯夫人看看草民的诚意和决心,这做买卖都是如此,不尽力试一试,怎么就知道不能成呢?”
“这件事不管你怎么试都是不会成的。”
秦岳直接给出定论,方景疑惑的问:“大人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最后娶她的人只能是我!
秦岳在心里回答,却因为底气不足没能说出口,只恶狠狠的瞪着方景。
方景这些年做生意把脸皮磨得比城墙还厚,并没有因为方景的眼神而心虚害怕,不解的问:“草民确实不知道大人此言何意,大人如此瞪着草民做什么?”
秦岳黑了脸,沉沉的说:“定远侯府二小姐是何身份,你又是什么身份,你想娶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我瞪你是觉得你没有自知之明。”
秦岳的语气颇为轻蔑,分明是看不上方景,方景也不为自己辩驳,叹了口气说:“草民其实也是有自知之明的,只是那日的场景日夜在草民脑海中浮现,草民也是情难自禁,不竭尽全力试一试,只怕此生都难甘心。”
方景看上去要一条路走到底,秦岳气得不想说话,把方景赶走,然后快马加鞭回到定远侯府,直奔宁康苑。
顾岩廷最近都在管瀚京校尉营的事,今日难得回来的早一些,正在和宋挽说话,白荷特意提醒了秦岳,秦岳却不管不顾,还是要见宋挽,白荷只能进屋禀报。
宋挽知道秦岳为什么事来的,让白荷把他领进来。
秦岳憋不住话,一进门便对宋挽说:“马车车轴被人故意放了东西进去,所以才会停在半道,夫人今日可有遇到什么可疑的人?”
哪有什么可疑的人,这分明就是一场自导自演的闹剧。
宋挽知道真相,却不能告诉秦岳,只能说:“今日我和瑟瑟是受林夫人邀请去她府上参加她组织的诗会,林夫人特意派了马车接送,如果马车被人刻意动了手脚,针对的应该也不是我们,而是林夫人他们。”
秦岳皱眉,在认真思考揣摩宋挽说的话,宋挽继续说:“今日到林府参加诗会的人不少,我们回来时坐的马车也不是回去时的那一辆,若是真的有人要害我们,也不该仅仅是让马车停在半道这么简单。”
宋挽分析的有道理,顾岩廷是知道方景要配合宋秋瑟演戏这件事的,听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后立刻将两件事联系起来,对秦岳说:“你既然觉得事情有异,便去巡夜司报官,让他们调查一下。”
秦岳手里只有一个打磨得比较好的木块,并没有什么铁证,便是报到巡夜司,也查不出什么名堂,但这么小的事,也不好闹得太大。
秦岳只能应下,随后问宋挽:“夫人可认识一个叫方景的人?”
“认识,”宋挽如实回答,猜到她们的马车走后,秦岳应该是留方景问了话,“怎么了?”
秦岳并不回答宋挽的问题,继续问:“夫人与方景如何认识的?”
宋挽不大擅长撒谎,含糊的说:“之前去越安侯府,无意中撞见过一次,今日去林府参加诗会,又见到他了。”
秦岳先前光顾着纠结方景的商人身份,忘了盘问他为什么会有林府诗会的请帖,眉头皱得更紧,问:“此人也会作诗?”
宋挽:“嗯,他是三年前的探花郎。”
秦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