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佳人浅笑知府难

目录:虞书| 作者:大虞太史令| 类别:历史军事

    说遗憾两字的曹锡熊脸上全是笑容,写满了幸灾乐祸的四个字。

    陈士弘也顺着曹锡熊的话走,告诉曹锡熊,说自己还是认为才学无双,上一次不中,只是因为时运不济,等到后年,自己还要拿一个解元。

    “是吗?那愚弟就在这里助李兄科场得意,位列图首了。”

    陈士弘也说了来意,自己听闻曹锡熊的妹妹是一个才女,不过他不信闺中之人,有什么才女。就算有才女,不过是一群人吹捧,最多是粗通文墨,算不上什么才女。

    “既然李兄有这心,那么不如和舍妹文试一番,看看舍妹这个才女是否有才了。”

    陈士弘见曹锡熊中了自己激将法,自然继续作高傲姿态,点头应允了。

    曹锡熊告诉丫鬟:“去转告大姑娘,这京城来了一位才子,要和大姑娘文试,不知道这题是阁下出,还是舍妹出。”

    “自然是客随主便了。”

    曹锡熊点点头,丫鬟回到了秀楼,将这件事告诉了曹池凤,曹池凤听了之后,告诉丫鬟,就以新柳为题,不限韵。

    “大姑娘,这新柳早就被人写过了,你为何出这么简单的诗。”

    “这人来比试,不管有没有才,我都不想刁难他,若是真的才子,旧题也可以出新意,若是没有才气,他随便写一首,我也和一首,他见了诗,自然会识趣离开了。”

    丫鬟将题目说了,陈士弘听了之后,让人拿来笔墨纸砚,挥毫而成。

    曹锡熊上前一看,只见上面龙飞凤舞写着:

    “风最轻柔雨最时,根芽长就四朝枝。

    画桥烟浅诗魂瘦,吴苑春怜舞影垂。

    拖地黄金应自惜,漫天白雪为谁思?

    流莺若问情长短,请验青青一树丝。”

    曹锡熊虽然不懂诗的好坏,但是见陈士弘这么短的时间,就挥毫而成,对仗工整,不由心想:“这姓李的小子倒是有些学问,就不知道妹妹是否有办法难到他了。”

    丫鬟将诗送了过去,曹池凤看了之后,对着丫鬟说:“这位公子是丰城人?”

    “嗯?小姐你怎么知道?”

    曹池凤告诉他,这写的就是丰城柳,丰城乃是四朝古都,这画桥,吴苑都是丰城有名的景物,她心想自己这无心所命的一道题,正好遇到行家了。

    看着诗尾联,这人似乎也和林多闻一样,抱着求偶之心而来。

    不过曹池凤倒是没有那般恼怒,也写了一首诗,然后告诉丫鬟,让那位李公子等下在写一首诗,题不限,韵不限。

    丫鬟点点头,将曹池凤所做的诗递了过去。

    陈士弘接过之后,嘴里念着:

    “绿浅黄深二月时,傍簷临水一枝枝。

    舞风无力纤纤挂,待月多情细细垂。

    袅娜未堪持赠别,参差已是好相思。

    东皇若识侬青眼,不负春添几尺丝。”

    陈士弘念完之后,心中激动万分,想着这曹池凤真乃是才女,若是自己能够娶到这位女子,日后吟咏,岂不美哉。

    丫鬟将曹池凤的要求说了之后,陈士弘转念一笑,就明白了曹池凤的心意,曹池凤是担心上一首不是自己所做,让自己现做一首,这样可以验证诗风。

    陈士弘想了想,于是也写了一首诗。

    “潋滟湖光数顷浮,谁知曲涌万峰头。

    豁开古殿当前月,散作空山不尽流。

    金壁影摇冰镜里,鱼龙深在广寒秋。

    一轮直接曹溪路,白浪家风遍大洲。”

    这首诗是陈士弘昔日所作,乃是他最为得意之作,递呈之后,就静静等待了。

    曹池凤看了之后,对着丫鬟说:“此诗气象万千,豪情凌云,此生非是一般人物,告诉哥哥,切莫怠慢了。”

    “小姐你不写一首相和吗?”

    “我未曾外出过,何曾见过这般气象,若是以春草花鸟做和,反而让行家取笑了。”

    丫鬟到了大厅,禀告之后,曹锡熊见自己妹妹都难不住他,于是心中闷闷不乐,勉强拱手说:“李兄高才,高才。”

    “令妹真有停机咏絮之才,反而是小生唐突,还请曹兄见谅。”

    曹锡熊见难不住陈士弘,也不愿意和陈士弘多谈。

    陈士弘察言观色,今日既然已经求得了这诗,自然也不愿意多待,于是离开这里。

    陈士弘到了客栈之后,吟咏不绝,自然不用细表,而曹池凤这边,看着两首诗,脸上也是笑容满面。

    丫鬟见曹池凤这样,对着曹池凤说:“大姑娘,你不知道,这位李公子样貌也是一流,那日那信武伯,比起他来,尚且要逊色几分哩。只可惜,他这么一般才貌,却没有中举。”

    “这位公子,想必是不屑以时文调取功名而已,要不便是时运不济,这文章写得再好,若是没有朱衣暗自点头,也不能博一个功名。”

    曹池凤说完,对着丫鬟说:“好了,以后不要在谈这件事了。”

    “哈哈,大姑娘,你心中莫非是……”

    “你再胡说,我可是要生气了。”

    “大姑娘,不是我胡说,如今这李公子若是白身的话,只怕是难以偿你心愿,希望他早日独占鳌头,当一个进士,入了翰林院,那就和小姐门当户对了。”

    曹池凤没有应答,心中却有了这个想法。

    这时间荏苒,很快就到了知府召见的日子。

    陈士弘换上朝服,到了衙门,衙役恭敬地迎着他进入到府衙后堂,接下来,等到这知县都到齐了,知府才走出来,众人行礼之后,知府让他们坐下,开口说了正事。

    这件正事就是沧海府流民的事情,原本那些因为战败而贬入贱籍的,已经过了三代,按照朝廷惯例,就要脱去贱籍了。

    不过这脱籍之后,这些人也没有田地更够耕作,而按照仁皇帝的规矩,也要缴纳丁银。

    这本来是想要让这些人不会无所事事,游手好闲,但是这能做的事情,已经有人做了,如今一部分想要出苦力都没有地方出,于是这些人就以乞讨为生。

    根据知府的调查,这沧海府就有十万乞丐,这些人的丁银,知府告知朝廷赦免了,朝廷也允许了,不过这么多流民,不安置的话,终究是一个麻烦。

    于是知府找来他们,就是询问如何应对,若是处置不当,到时候激起了民变,别说知府的乌纱帽,这沧海府大多数官员的乌纱帽都保不住。

    这些知县要不是读死书的,要不就是勋贵之后,政务还靠自己聘请的师爷,丝毫没有主见。

    他们或是不说话,或是一切听知府大人安排。

    知府见他们这样,心想自己要是有办法,早就直接下令让你们照办就是了,何必召集你们来这里商议。

    陈士弘见他们是真的没有办法,于是毛遂自荐,说了自己方案。

    首先,按照前朝的方法,设立救急院,这一切衣食用度,皆从衙门支出。

    当然因为人数众多,衙门不可能尽数养,所以只是收养老弱病残,至于青壮一律不准进。

    其次就是找到当地丐头,让他代为约束,他所属的乞丐,都要登记造册,分发腰牌,若是外地有乞丐到来,就要驱逐出去,不准他们到本县来。若是有形迹可疑者,就要上报丐头,丐头在禀告衙门。

    陈士弘介绍,这样的话,十万人都分散各地,无法联络,就算有心,也好击破。

    不过这都是权宜之计,最后陈士弘说了关键的地方,就是以丐索盗。

    这乞丐走街串巷,对于地方熟悉,若是能让他们帮忙捉拿犯人,事半功倍,到时候可以给他们赏钱,这样他们有了正途可以做,自然不会有那铤而走险之心。

    知府听了之后,告诉陈士弘,这三点倒是不错,但是这人还在那里,危险也就在那里。

    陈士弘告诉知府,若是想要妥善解决,就如同林泉当年那样,让大户人家出钱借给他们买田地。

    知府也就不在多言,这件事也就林泉那般威望才行,他们就算能借到,也不过杯水车薪。

    陈士弘告诉这知府,还有一种就是,让乞丐奉令乞讨,等到秋收之后,到了村里,挨家挨户乞讨,这一年允许一次,所得足以过冬。

    “这,这空有不妥,再议再议。”

    陈士弘见知府没有决断,也就不在进言了,这时候一个县令倒是开口,告诉知府,这丐头其实非贫苦,实在大富之人,丐头其实能养众人,陈士弘建议已经足够用了,无须在多谈。

    知府听了之后,点点头,上奏了朝廷,等到朝廷答应了,就按照陈士弘说的这么做。

    散去之后,陈士弘找到了四蕴,恭敬询问说:“前辈,不知道你对于乞丐是否有所了解。”

    “你这倒是问对人了,其实这乞丐分为两种,一个叫做丐帮,乃是污衣帮,是南国传来的,这些人倒是安分守己,而且自从他们帮主仲昌意死了之后,就消失无踪了。至于丐门,又叫穷家行,其实也有一个帮主,名唤毕一东,不过被朝廷给剿灭了。从那之后,这穷家行就四分五裂,各自为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