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劝降吴三桂

目录:穿越到明朝当举人| 作者:黎明之卿| 类别:历史军事

    十月,寒风凛冽,战旗猎猎。

    皇太极以阿巴泰为奉命大将军,与图尔格率师伐明,数万大军浩浩荡荡从盛京出发,声势不凡。

    在送走阿巴泰的同时,皇太极命令多铎、阿达礼驻兵宁远,对驻扎在山海关的明军形成威慑之势,并且他还准备对昊三桂进行攻心之计。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皇太极第一次对吴三桂进行招降了,在今年四月份的时候,就在清军攻占了松山和锦州以后,皇太极就致书过吴三桂,告诉他就因为你吴三桂,所以你的舅氏祖大乐、祖大寿等才保全了下来,并且还让吴三桂的哥哥吴三风以及祖可法、张存仁、裴国珍、胡弘先、姜新、陈邦选等以亲属、旧谊的关系写信晓以利害,竭力劝说其降清。

    不过当时的吴三桂由于没有受到朝廷的惩罚,反而官升一级,因此他选择严词拒绝,并没有投降。ωωw.cascoo.net

    对于吴三桂,皇太极是极为有耐心的,他认为自己对汉臣的攻心之计是颇为成功的,眼下只是时机未到而已,便轻声吩咐着范文程写就了一封诏书。

    “大清国皇帝敕谕宁远城吴大将军:今者明祚衰微,将军已洞悉矣。将军与朕,素无仇隙,而将军之亲戚,俱在朕处。惟将军审时度势,早为之计可也。”

    范文程十分迅速地写好了诏书,将墨笔搁在了笔架上,才微微沉吟道:“皇上,吴三桂这个人颇受明廷的重视,再加上手握几万关宁军,怕是没那么那么容易就范,不如让祖大寿他们也都写封信吧。”

    “也好,告诉祖大寿,若是吴三桂愿意献出山海关投我大清,朕可以给他封王!”

    皇太极丝毫不吝啬名爵之赏,他转身走了几步之后,却是突然发出猛烈的咳嗽,整个人似乎都要佝偻成一只虾米。

    殿中一旁的众人顿时有些惊慌失措,他们纷纷上前查看,却发现皇太极已经止住了咳嗽,脸色苍白地站了起来,勉力道:“朕无事.….....你们不要过来了.....…”

    范文程微微皱了皱眉头,如今的皇太极不过五十出头,可是看这副模样竟有几分早衰之像,不免让人有些担忧。

    “宸妃对皇上的影响实在太大了。”

    这一点在大清并不是秘密,皇太极先前的身体还算是比较常见,除了比较容易流鼻血以外,并没有别的异样,只是自从去年宸妃海兰珠的去世,对皇太极造成的影响极大,使得他屡屡十分痛苦,甚至还有过昏迷的情况。

    “山峻则崩,木高则折,年富则衰,此乃天特贻朕以忧也。”

    皇太极微微叹了一口气,只是很快他的眼神重新变得坚定起来,沉声道:“宪斗,拉拢吴三桂的事情就交给你了,一定要好好做。”

    “是,皇上。”

    范文程微微叹了一口气,随后便转身出了大殿。

    实际上,与此时略微有些踌躇不得志的洪承畴相比,祖大寿的日子却显得比较滋润,自从三月他选择开城投降清廷以后,便得到了清廷的重用,被授予汉军正黄旗总兵的职位,而他的子侄们也都被授予了高位。

    而得到了这一切的祖大寿,心态却是十分惶恐,因为在此之前,他可是把大清真正给得罪惨了,甚至可以说在投降前,祖大寿堪称是皇太极的眼中钉和肉中刺。

    祖大寿出身辽东将门世家,其祖乃万历年间镇守宁远的援剿总兵官祖仁,其父祖承训曾经跟随辽东总兵官、宁远伯李成梁东征西伐,积功升到了辽东副总兵。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祖大寿,自然也早早就开始挥刀上战场,曾经亲身经历过宁锦之战,只是后来受到袁崇焕的牵连,一度与朝廷离心,只是后来在大凌河之战中被皇太极率军围困,粮尽之下只得选择向皇太极投降,甚至为此杀了宁死不降的何可纲。

    就在清廷以为祖大寿想清楚以后,双方还登坛发誓祭天,却没想到祖大寿转眼就以献上锦州的名义,逃回了锦州城,并且直接翻脸不认人,将前来的清军重新打了个人仰马翻。

    这一下子可是惹恼了皇太极,不过他并没有对祖家其他人下手,反而将他们多有照顾,还时不时给祖大寿写信,希望对方能够回心转意,而祖大寿也不置可否,从来都不回信。

    一直持续到了松锦大战之后,锦州城被围困了整整一年,粮尽之后城内再次陷入了杀人相食的惨状,而苦苦得不到救援的祖大寿,无奈之下只得再次开城出降。

    祖大寿作为第二次投降的降臣,尽管皇太极十分优待他,可是清廷内部对他却多少有些看不起,因此他也希望能够获得一些立功的机会。

    范文程的到来,使得他看到了祖大寿看到了一丝立功的希望,他连忙答应了下来,要给吴三桂写一封劝降信。

    “范大人,您看看这信怎么样了?”

    祖大寿作为第二次投降的降臣,尽管皇太极十分优待他,可是清廷内部对他却多少有些看不起,因此他也希望能够获得一些立功的机会。

    范文程的到来,使得他看到了祖大寿看到了一丝立功的希望,他连忙答应了下来,要给吴三桂写一封劝降信。

    “范大人,您看看这信怎么样了?”

    身为辽东军门世家出身的祖大寿,颇为允文允武,写一封劝降信自然是小菜一碟。

    范文程微笑着接过信,他微微审视了一番,轻声念道:“宁锦间隔,不相通问者岁余矣。春时松山、锦州相继失陷,以为老身必死无疑。不期大清皇帝天纵仁圣,不但不加诛戮,反蒙加恩厚养。我祖氏一门以及亲戚属员,皆露渥泽。而洪总督、朱粮厅辈亦叨遇优隆。自至沈畼以来,解衣推食,仆从田庐,无所不备,我已得其所矣,奉贤甥勿以为虑,但未知故乡光景何如耳.....”

    念到这里的时候,范文程脸上露出一丝惊讶,没想到这个老军头还真有两把刷子,当下他继续念着:“际此延揽之会,正豪杰择主之时,若率城来归,定有分茅裂土之封,功名富贵,不待言也。念系骨肉至亲,故尔披肝沥胆,非为大清之说客耳。惟贤甥熟思之。虎骨靶小刀一柄,是贤甥素常见者,故寄以取信。”

    “不错,有情右义”

    范文程微微叹口气,沉声道:“祖将军,你以为吴三桂会来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