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六章一同中举 报喜怪梦

目录:聊斋外话之画皮新传| 作者:季雨松风| 类别:其他类型

    沈辰一见王安旭,顿时喜上眉梢。但嘴上却说道:“安旭,这可是你的不对了。我们考试完整天呆在家里惴惴不安,生怕落榜。可是你却游山玩水,好不自在。你说说,这让我们如何心安?”说完,一阵的挤眉弄眼。

    王安旭见他这般表情,不禁有些好笑。上前几步,走到他跟前说道:“星卓兄,你这话就说错了。我王安旭这一次准备重新面对自我,因此到山里做了几幅画作。驱散了心中的愁闷,正准备回来与你们一起去观榜。何来独往之罪?”

    沈辰郁闷道;“你......”最后只能摇头,叹息道:“安旭你也太能说了。我都没有理由反驳你。”

    王安旭却笑道:“好了,我刚刚回来。你们先等我一会儿。我去去就来。”说完,就走到王氏身边说道:“娘,安旭回来了,这些天让您老受苦了。真是安旭的不对。”

    王氏说道;“快别这么说了,今天是放榜的日子。赶紧去瞧瞧,最好能中举。已不辜负你爹的在天之灵。”

    王安旭点了点头,于是转身回屋去了。

    等他换了一身衣服后,再走出来。外面的几人已等不及了,拉上他坐上了一家马车,向放榜的地点飞快的驶去。

    原地只留下王氏,看着渐渐远去的马车她不禁露出会心的一笑。

    放榜的地点是在贡院,此时已经是人山人海,许多读书人都挤在榜文下方,抬头努力的观看。王安旭和沈辰几人好不容易才挤了进去,但也随着人流左荡右晃。王安旭使出一招“千斤坠”,顿时旁边再大的力量也无法干扰到他。这让他突然想到:“假如后世会这一招千斤坠,那岂不是无往而不利?用来挤公车是最好的防身之术。

    他心中暗叹着,眼光却落在了榜单之上。正准备找一下自己的名字,忽听沈辰说道:“安旭,恭喜你。名中此次乡试第七名亚元。”王安旭急忙望去,果然在第七名的位置上写着自己的名字。

    看到这以后,他不禁长出了一口气。即使他的才学优秀,学问出众。几次考试也是无往而不利,可谓前途远大。但他却不敢懈怠,面临大考,他还是会非常重视自己的成绩。这自然是因为没有经历科举考试,永远也不会知道科举考试的残酷性。

    科举考试,要谨慎小心的答题,却又要放宽思路大胆思考。还要谨记前人的淳淳教诲,最后还要看自己的运气,才能考出好的水平。

    可以说每一次乡试都是一次磨砺人生的考试。就说这几千人参加的考试最终只有不到一百人的录取率,科举考试的严格程度可想而知。

    而且不仅仅是如此,就连才华出众者也不敢保证自己可以中举,因为任何一种可能都有出现的几率。谁也不敢说自己一定发可以拿到名次。

    就如同《儒林外史》中所说的范进,从小考试,一直考到五十四岁才名中举人。这并非说他学问不好,而是因为多种因素的所决定的。

    当王安旭知道自己成了举人时,心中真是感慨万千。相比较其他人来说,自己能在二十岁以前便考到这个成绩,足可以让绝大多数人羡慕不已。

    他一边思量着,一边抬头继续浏览。忽然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连忙说道:“星卓兄,恭喜恭喜。你这次高中第十一名,也是举人老爷了。”

    沈辰看着他说道:“哎,还是差你四名。你小子,这一回可是福星高照。一定要请客。”

    王安旭笑道:“你怎么老提这事?”

    沈辰叹了口气说道:“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小子可是有一个弱点。我可要好好的捉弄你一次。”

    王安旭说道:“星卓兄,开玩笑吧。你怎么会知道我的弱点,况且你如今告诉了我,又怎知我不会提防你的小把戏呢?”

    沈辰笑道;“到时候再说。山人自有妙计。”说完还对其他人嘿嘿笑道:“几位仁兄,今天你们就等着看好戏吧。”

    其他几人听了,自然是兴奋异常。他们几位也中了举,所以自然心情愉悦。

    王安旭看到他们古怪的表情,心中不由得疑惑万分,同时也有种“不妙”的感觉。

    回到家以后,他独自一人先沐浴更衣,准备迎接喜报。至于其他几位好友,则是等到接了喜报后再过来找他。

    一想到这几位“损友”要“整”他,他就有些好笑。他自问自己平时还算是正人君子,怎么会有弱点被人利用?姑且看看他们耍些什么把戏。

    而就在此时此刻,在王家的门前的那条街上,已经挤满了男女老少,他们一个个都探着脖子,望向远方。好像在等待什么似的。

    忽然听得有人叫道;“来了,来了。”所有人立刻沸腾起来。都向前涌去,仿佛要把前方看个清清楚楚一般。甚至有人还上了树上观看。

    只听得“当当当”响起了一片锣声,接着从远处驶来几匹骏马,飞也似的赶到了王安旭家的门口。马上又几个报子一起高声叫道:“快请王老爷出来。恭喜高中了!”

    这些报子们都是巡抚衙门的士兵,为首的叫做长班。是报喜的领头,此人长得是一脸的络腮胡子,说话瓮声瓮气,只听他说道:“捷报余杭老爷王讳安旭。高中浙江乡试第七名亚元。京报连登黄甲。”

    一听此言,周围所有的百姓全部欢呼起来。王安旭由于为人温良恭厚,平常待人也是细心周到。但有人到他家借钱,也是慷慨解囊。所以向来极受邻居百姓们的崇敬,加之此时又成了举人老爷,更是一个个眉开眼笑。纷纷说道:“王老爷那就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这一回王家可是祖坟冒青烟,全家都享福了。”

    王安旭听到外面的报喜声,也急忙整衣出了门。这可是平生第一次听人叫自己“老爷”。他一出门,顿时所有人都围了上来。一众报子们赶紧朝着出声方向跪下。口中贺道:“恭喜贺喜王老爷。”

    王安旭急忙将它们扶起,口中连连称谢。神态却是很平稳。

    众人一见这位新科举人表现的是大大方方,顿时一个个心中想道:“看,这就是官威。可真够有形的。”事实上王安旭一直以来都是这样待人接物,只不过现在身份转变,所有人便认为他有了官威。真是世情人心,难以捉摸。

    王安旭走出来,见到这么多人。心中也是感叹万分,且不说这些邻居,单是这些报子们就一个个前恭后倨,神色恭敬无比。想他们也是官家中人,比起老百姓来地位高了不止一筹。平时见到也是趾高气扬,可今时却一个个变了态度,究其原因还是自己考中了举人,有了功名,成了老爷。所以才如此,这又让他想到了那个《儒林外史》中的范进,未中举之前,还只是一个穷困潦倒的秀才,可是当他中举后所有人却都来巴结,真是前后差距啊。

    一见他神情古怪,长班还以为他是高兴的过了头。便不慌不忙的到他切近,低声说道:“王老爷,该接喜了。”说完一个劲的挤眉弄眼。

    事实上他们也见过不少举人们的的失态,当然也以为王安旭是高兴地忘了如何做。其实王安旭的表现还是很好的,不骄不躁,沉稳有序。有些年大点的新老爷中举后直接中风。乐极悲了事。

    王安旭自然也清楚他话中的含义,事实上那个范进,就曾在听闻报喜后直接疯了过去。这在当时也不是什么奇事。

    报子们便向旁人讨喜,王安旭忙掏出银子分散了。也有小孩子们上前来讨要喜钱,也都以一一分了。

    这时便有邻居们从各家中拿了礼物上门贺喜,一个个也尽力拉着关系。生怕王安旭母子俩不认识。这也是当时的一种现象,只要是有人成了举人,那么他家的邻居就会一窝蜂的跑去攀关系。王安旭家自然也不例外。

    好不容易打发走了众人,又有里长前来道贺。将他也打发走后,沈辰几人便上门将他生拉硬拽的拉上车,直奔一家酒店而去。

    王安旭本来以为他们要怎么对待自己,可是这几人一上来就拼命地向自己灌酒。并拿出一大堆理由来庆贺。最后王安旭才明白他们说的自己弱点原来是容易醉酒,不过当他意识到的时候,已经有些神志不清,被人抬回了家。

    王安旭不是没有想过运用真气将体内的酒水逼出体外。但是那样的话,岂不是很无趣,所以也就感受着醉酒后的感觉。这是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仿佛整个身心全都飘飘然无所寄托,任何烦恼全都忘得一干二净。

    怪不得古往今来有多少人为它沉迷,又有多少人因它而潇洒。这酒的文化可谓竟得其中。

    当他回到家后,便沉沉睡去。也不知过了多久,他迷迷糊糊觉得自己好像处在一片梅林之中,在为旁边一个女子而弹琴。但过了一会儿,却又躺在一边,又好像是另一个女子在一旁浅斟酌唱。看她穿的一袭绿色衣装,却看不清她的面容。等他想上前看看时,却发现自己无法动弹分毫,就这么一直躺着。他吃惊之下,想要努力翻身,可是呼吸一紧,接着就坐了起来。却发现自己还是呆在屋里的床上。

    “原来我做了一个梦。”王安旭摇摇脑袋自言自语道。现在清醒了过来,感到周身一阵疲乏,便急忙默运玄功,催动真气。使自己入定去了。

    至于那个奇怪的梦到底预示着什么,他想无头绪,就暂时放在脑后。专心用功去了。

    没过几日,他就将这个梦忘得一干二净。生活却变得不平静起来......

    <ahref=http://www.>起点中文网www.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