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事(草稿待修)

目录:艳色无疆| 作者:| 类别:历史军事

    玉卿连着一日一夜做事极多,已饿得有些发昏,传了些羹汤。丰曦说自己并未吃饱,便也跟着一起用膳。

    丰曦一声不吭,面无波澜。将手浸入一盆水中,月光下,那琉璃盆中的水似乎变成宝蓝色,他的修长手指白皙美丽的有点让人惊骇。

    玉卿隐见他似有心事,便想岔开话题,坐在妆台前盯着铜镜中的人影,笑道,“要是真是我们的孩子就好了。”

    丰曦走近她,端详镜里的人影,眼光幽深,拥着她道,“卿卿,朕并没有想到周娆会死。”

    玉卿侧首,“这样的惨事谁知道呢……我娘亲生我的时候还顺利。”

    丰曦的嘴角出现了一道漂亮但明显是不悦的波纹,“她的死……确是天命。但她死的太快了。恐怕将来着孩子长大了,会听到些别的话。”

    玉卿墨发垂覆如缎,一缕遮住了眸子,顿时错觉室内昏暗,又瞅了丰曦一眼,他摩挲着她的肩膀,捋顺她的发,柔声问,“你从此怕了生孩子吗?”

    玉卿微收下颌,摇了摇头,笃定道,“我仍想要孩子。”丰曦唇角噙着莫名的璀璨笑意,流光华彩。

    玉卿也不再多说,对着镜子梳理长发。丰曦走到她身后,嗅了嗅那丝缎般的头发,将她插在发内的象牙梳子取过去,弯腰细细梳起来,簌簌轻响,丝丝惬意。

    他梳得慢而专心,玉卿觉得自己发中缥缈的香味成了某种炙热的火,让镜子里那对男女的美如水银般交融。

    时光荏苒,转眼间已经到了庆嘉六年,丰曦登基的第六个年头。

    圣君临驭,不过四年的功夫,中原已近太平盛世。昔日百废待兴的疮痍江山,在年轻皇帝不知疲倦的日夜操劳下,终是日渐一日焕发出勃然生机。没人比玉卿更明白,这一切却是以丰曦的夙兴夜寐、殚精竭虑换来的。

    一连数年减免徭役赋税,国库日渐空虚,玉卿身为一国之母,令后宫奉行节俭,为天下表率,“贤后”之名鹊起。

    唯一令玉卿不安的是,入主中宫四余载,她在世人眼中可谓“独占圣宠”,却仍旧无怀孕迹象。众御医轮流诊脉,都道“娘娘凤体康健”。玉卿虽为皇后,毕竟少不经事,只独自焦灼在心里。

    虽然丰曦也时常闻言软语地宽慰,玉卿仍觉一颗心落不到实处。

    因曾在尚府住过一段日子,元缨对她倒是真心关切,把她难处都看在眼里,隔几日就入宫陪着说话。

    这日,元氏一进内殿,就瞧见玉卿斜躺在凤榻上,正与一个锦衣垂髫的小小男童闹着顽,这便是四岁的丰淳。

    元氏也是个喜欢孩子的,素来对丰淳疼得像手心上的肉,一见了他,扑上去心肝宝贝地唤了几声。丰淳见了元氏,便也腻在她怀里露出欢喜的笑。玉卿笑看眼前这一老一小玩闹,蝶翼般的睫毛半垂,似醒非醒的眸子恰似一泓幽碧。

    嬉闹了一会儿,元氏和玉卿有一句没一句地说起了话。

    阿眉一直屏息敛声立在旁,这时悄然上前将丰淳抱走,帷幔重重落下,左右宫人相继悄无声退了出去。静室里只余皇后与一品诰命夫人元缨。

    世家淑媛大多羞言床闱中事,元氏性格却是难得的直率,“既然御医说无恙,只要皇后多上些点心思,子嗣迟早会有的。”

    元氏那和蔼而敦厚的笑,竟叫玉卿心扉乍暖,她幼年丧母,几乎疑心这就是娘亲的感觉,低头间,流露女儿家窘态,“这……恐怕不是我能做主的。”

    元氏心往下沉,试探道,“莫非,皇上忙于政务,而疏于……”

    玉卿摇头,白皙面颊红透。丰曦虽然每日都要披阅完奏折才就寝,但在床第间却从来都不知疲倦,在玉卿看来,他甚至有些需索无度了。

    元氏释然吁出一口气,“那就好。”又说了一会儿,却听宦官李归林在外头唱喝“皇上驾到。”元氏不便再留,恭敬迎了圣驾,就退下了。

    丰曦抬脚进了殿,殿内光线不比外面,一时不能适应眼前的黑暗,等清楚了,却见玉卿盈盈望着他,面白如雪,笑容安静而温柔,仿佛玉砌成的一树琼枝。

    丰曦心中微动,随意瞥了眼四周,“淳儿不在?”

    “今日正好有件事要跟你商量。”他脸色慢慢变了,笑容尽敛,在严肃中仿佛还有兴奋,就这样停顿了一会,平静而有力地吐出一句话来,“朕要伐蜀。”

    征伐大事,首重机密,玉卿小指向阿眉微微一拂,阿眉会意,便匆匆向皇帝行了礼,退了下去、同时把所有的侍女亦都带走。就是扈从皇帝的羽林郎们,亦只有最亲信的一个留下,其余的也纷纷回避。

    丰曦道:“天下非统一不可。不统一何来汉唐盛世?不过统一天下,先要人心归服;徒恃武力,统一了也不会久,秦二世而亡,就是前车之鉴。为此,朕不亟亟于征讨,总要视民心的趋向,因时乘势,才是正着上策。”

    玉卿道:“若能把蜀中的山川地势,关塞道路,以及民心士气,打听得详详细细,已经秘密奏闻。蜀中宿将凋落,武备不修;取之如翻掌、探囊。虽然蜀中的剑门跟巫峡,号称天险。不过,地形之险不足恃,可恃者只有人心。命将出师,不是为了攻城略地,是为了救百姓。”

    两人细细探讨伐蜀大计。丝毫不觉时间流逝。

    金翠楼台,正值黄昏。裴然翩翩而至。

    丰曦笑道:“可是四川有异动?”

    裴然点了点头:“我在长安得了急件赶来,还是不如你消息快。”

    丰曦走下台阶:“做皇帝的人,耳目多些也不是坏事。你也不至于把自己当成皇家信使吧?”

    裴然道:“原本就是想与你商量战事。皇后也在这里……”他目光掠过玉卿,两人对视间,不约而同笑了。

    院落烟收,垂杨舞困,夜幕降临,玉卿仍在听裴然和丰曦谈论现在的局势,不由得有几分的焦心。四年前嫁入四川的王婳在此时成为了解孟旭动向的关键途径。

    裴然笑得一脸神秘,“其实,我这里有了新的信息渠道。只是未曾料到机会来得这样好。”

    这日裴然正要上朝,有人来叩门,要谒见裴相;问他的姓名,摇头不答,只说见了裴相,自会知道。

    门吏无奈,只好为他通报;裴然是个极深沉的人,便吩咐传见。

    为了防他是刺客,先作搜检;身无寸铁,却有一个蜡丸,这个蜡丸当面呈了给裴然,他先放着,细细打量了来客,衣着与常人似乎不同,因而不问姓名,先问来历。一问才知,此人却是自蜀中而来,想为大颐建功。

    裴然拿出一个蜡丸,道:“那人给我这个,又说‘蜀中百姓,早知天命有归;想为大颐建功的,不止我一个。’”

    蜡丸向来是作为秘密通信用的,一则为了保密——如果有人剖开窥视,重新火烘封缄,难得恢复原状;再则便于携带,必要时可以塞在人身上最隐秘、最见不得人的地方。

    玉卿见了这东西,略略审视了一下,随即道,“这来自蜀中。”

    “咦!”裴然惊异了:“何以知之?”

    “他处蜡丸皆是黄蜡;此是白蜡,蜀中所产。”

    丰曦欣悦地说:“卿卿,你真是遇事肯留心。不错,来自蜀中,且先剖开了它再说。”

    果然,蜡丸内乃是蜀中最新密报。

    丰曦大喜,在经过彻夜的考虑以后,决定召集文武两将,来会商平蜀的大计。紧锣密鼓的敲定战略部署,选定两路大军的将领,平蜀大事就此定下。

    庆嘉六年,丰曦令平蜀大军兵分两路,自凤州路、归州路同时出发。凤州路由张并忠率领,出帝都西城而出。归州路由霍广庆率领,出帝都南薰门。两路大军抵达巴蜀,最慢也不过半个月的功夫。

    大军离都之日,丰曦御驾阅兵送行,偏偏玉卿却在此时病倒。

    阿眉心急如焚,连连遣人催召御医,一盏茶不到的工夫就催了四次。

    玉卿卧在暖榻上,脸色略显青白,精神却还好,瞧着阿眉忧切模样只觉好笑,“阿眉你跟着我这么多年,又不是没见过世面的,怎么这般大惊小怪,一点小恙也被你闹成大病。”

    “娘娘都晕过去了,这也好叫小恙?”阿眉道,“今儿虽然是大日子,但娘娘身体抱恙也不必非要前去……快躺着躺着,娘娘这是要做什么!”

    玉卿撑起身子方要下地,只觉猛然间天旋地转,眼前阵阵发黑。

    阿眉忙扶她躺下,看她蹙眉憔悴模样,不由又是焦虑又是黯然。三位御医总算赶到,隔了帷幔为玉卿诊脉,一面细问病情。

    御医也不再多问,起居均有彤书记录在册,只凝神仔细诊脉。这一诊便诊了良久,第一位御医叩首退下,另两位御医又依次诊脉,三人俱是面色凝重,良久未发一语。

    阿眉在旁看得心惊,玉卿却恹恹阖起眼,仿佛全不在意。

    “皇上驾到——”

    突如其来的宣驾声令阿眉惊跳而起,那声音还未落,急纷纷步履声已近,皇上竟在这时候来了!

    阿眉仓惶转身,手忙脚乱替为玉卿整理乱发,唯恐被皇上撞见。然而已来不及了,脚步声来得极快,只听身后宫人齐齐跪拜,“万岁万万岁。”

    阿眉只得屈身在榻边跪下,耳听步履声急,玄色锦绣九龙衣摆从眼前一掠而过。

    玉卿欲起身参拜,足尖还未落地,眼前锦绣蟠龙纹已笼罩下来,将她罩入温暖怀抱。

    三位御医齐齐跪地,道,“皇后有喜,乃是天下之福。”

    玉卿一时头晕目眩,只觉得耳朵里嗡嗡的,怔怔抚上双颊,只觉触手生烫,满面尽飞霞,难以置信道,“真的么?没有弄错么?”抚住腹部,有一个小小的孩子在自己身子里,和她血脉相连,息息相通。

    芙蓉暖帐间,俪影相映,耳鬓厮磨。

    丰曦见她这般羞窘模样,不由失笑,想不到这样的女人也有傻傻如稚子的一刻。他望着她,一时满心都是温软,懒懒笑道,“是真的。”

    玉卿苍白脸颊浮起红晕,眼波潋滟生辉,看得丰曦心旌摇曳,不由俯□,众目睽睽之下,轻吮住她凉凉软软的唇。

    作者有话要说:榜单还差3000多字,只好先贴草稿了。。这3000字会变成5000多,所以早买还是划算的。

    =-------------------------

    本书**原本预计是在23  字左右,目前看来可能要推迟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