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李自成

目录:回到明朝当太子| 作者:淡墨青衫| 类别:历史军事

    “是,是……”王承恩也知道无可闪避,只能硬着头皮,大声道:“孙传庭兵败,河南兵溃败,陈永福恐降贼,现在他与高杰等人被贼兵追赶,预备先过黄河,从山西绕道回潼关驻守,他请朝廷速派援兵,助守潼关。(

    “助守潼关……助守潼关……”

    御案金台上的崇祯神色惨然,面色苍白的如同死人一般,在众目睽睽之下,崇祯的身体慢慢蜷缩,几乎要缩成一团。

    华丽的吉服龙袍和金黄色的翼善冠下,是一个快要经受不起打击的帝王,到这会儿,才能看到崇祯心底里藏着的对胜利的渴盼有多厚重,他是一个已经把全部身家都押上的赌徒,而最后一注也已经输光。

    不怪他如此模样,这个打击,实在是太沉重了!

    诸臣不敢看,定、永二王不懂,只能是神色惶然。而朱慈?原本是看笑话的心理。崇祯就是被自己的决定造成的恶果击的粉碎,他的骄傲和自尊所有的一切都将在众人面前被撕裂开来,被人所笑话,轻视,鄙夷,直至完全失望。

    这是他自己自找的。

    但真正看到崇祯就在自己眼前快跨掉时,朱慈?的心理还是被触动了。

    他对崇祯的恶感来自于后世对崇祯的记录和评价,但更多的,恐怕还是对自己处境的惶急和害怕,后者,更多一些。

    崇祯是他的父亲,两世的记忆融合,这是铁一般的事实。

    之所以他会对崇祯百般挑剔,还是因为未来的大祸就在眼前。(

    )而自己这位父皇,却实在没有拿的出手的办法。

    半年,最多半年。

    等李自成兵临城下,他就会被俘虏,接着建奴进来,他会被斩首。

    在大时代面前,在未来的恶运面前,他自己必须做点什么,而眼前的这位九五至尊,他现在的父亲,更需要多做点什么!

    可能就是在这种心理下,他对崇祯更苛责,期盼的更多了。

    “唉……”朱慈?在这一瞬间,觉得自己心理的堤防跨掉了。无能如何,一个做儿子的是不会看到自己的父亲在众人面前这般失态还高兴的,哪怕是验证了他的话,使得他在群臣心中加分,但无论如何,他笑不出来。

    但就在朱慈?准备上前安慰崇祯的时候,崇祯已经自己站了起来。

    尽管身体还在瑟瑟发抖,脸色仍然是一片灰白,不过,崇祯已经镇定了下来。

    在他眼前,诸臣已经跪下,而崇祯一眼看去,只有跟随他近二十年的王承恩坦然面对着他,而眼角余光扫过时,又看到朱慈?正有上前的动作。

    天家没有脉脉温情,但崇祯还是向朱慈?微微一笑,这一瞬间,他只是一个父亲,而非威风凛凛的帝王。

    不过也就是一瞬间。

    转眼间,崇祯的脸色就变的严厉而冷峻,他看着王承恩,缓缓道:“孙传庭浪战失机,不防敌偷袭粮道,以致大败,着实可恶!”

    御座下的众臣都是紧张起来,这些年来,在崇祯的嘴里经常冒出这样的话来,接着就是罢官,抄家,入狱,甚至是出诏旨在军前立斩。(

    本朝斩杀大臣甚多,连大学士首辅都杀过两人,更不须提普通大臣。

    “着内阁传旨切责,革除他的督师与尚书,止留陕西总督,着他与高杰、白广恩、陈永福诸部会守潼关,钦此!”

    虽然刚刚承受了致命的打击,但崇祯处理起来也是并不混乱,可以说是眼前局势下唯一的办法了。

    在日常的政务处理上,崇祯其实是合格的,就是一遇重大关头,总是容易慌张,沉不住气。比如现在的战事,还有几年前著名的松山一役,都是如此。

    “是,奴婢这就去知会内阁。”王承恩顿了顿,又小声提醒道:“皇爷,陈永福怕靠不住了。”

    “先传旨吧,看看再说。”

    “是,但潼关兵力怕有不足?”

    “着兵部从九边各处搜捡兵员,备齐三万人,着由总兵官白广恩带去潼关!”

    “是,奴婢这就去传皇爷旨意!”

    有了明快的决断,虽然王承恩明知道九边现在无兵,而且人心涣散,边军除了唐通和吴三桂等部还有一些战斗力,别部兵马都不堪一战,就算勉强搜捡出三万人来也都是老弱病残。而且,白广恩这个总兵官也很靠不住……最要紧的,就是李自成刚获大胜,势必会穷追猛打,不给朝廷喘息之机……不过,眼下也不是说这些的时候!

    王承恩匆忙离去,这一场经宴自然也就结束了。(

    崇祯起身而行,众皇子与诸臣跪送,临行之时,崇祯回头看了朱慈?一眼,眼神复杂,但仍是拂一拂袍袖,在近侍太监的簇拥下离座而去。

    跪在近前的朱慈?也是心情沉重,与几个老臣和讲官们敷衍一番后,就也迅即离去了。

    ……

    ……

    同样是在十月初一,在通往潼关的大路上,到处是川流不息的兵将和民夫,大量的骡马和大车一眼看不到头,各种旗帜之多,简直是遮天蔽日,一眼都看不到边。

    在川流不息的队伍正中间,先是数百衣甲鲜亮的骑兵,然后是高耸入云的认旗,再后面又是全身着甲的骑兵与弓弩手,总数有数千人之多。

    自从称文武大元帅,封牛金星为丞相,设立六部和封诸将军,并且预备打下关中到西安建立政府并且建立国号后,李自成的仪卫就已经是这样大费周章了。

    沿途路过,也是要预先备好馆舍住处,派人洒扫干净了才入住。这些都是牛金星和明朝降官的建议,并且行之有日,闯军上下也都是习惯了。

    李自成的穿着倒仍然是老习惯,灰色毡帽,蓝布箭衣,千层底的布鞋,腰间挂一柄宝剑,仍是那副边塞骑卒的打扮。

    在他的身边,自是李双喜等亲信将领,大将们分头领兵,并不会时时跟在身边。牛金星和一群明朝降臣也在安排官员守备地方,经营河南、湖广、山东等地,派遣官员镇守地方,也很忙碌。

    跟随在他身边的,除了李双喜外,就只有宋献策等人。

    行军途中,有中军骑马上前禀报:“大元帅,左营制将军刘芳亮,果毅将军马世耀、武武将军刘汝魁求见。

    李自成点一点头,道:“他们是来辞行的,宣!”

    几天前,李自成在战胜孙传庭后已经决定攻下关中,并且要在西安立都。这个过程并不复杂,也不难理解,闯营虽然现在已经有不少外来的将领投效,但主力将领和士兵都是来自陕北,在他们看来,建立的新朝当然要在西安,也必须在西安。

    策略一定,事情就很好办了,李自成和刘宗敏亲率主力攻击潼关,左营将在刘芳亮的带领下渡过黄河,由山西绕道攻击潼关身后。

    当然,这是战事不利的打算,如果战事顺利的话,刘芳亮就可以先经营山西,把黄河以南的地盘先打下来再说。

    等刘芳亮三人赶来,李自成与他们亲切交谈,聊了一会儿,才一一执手,送他们离开。现在他已经是大元帅,全军上下都知道很快就要建国,大元帅就是新的皇上,所以尽管刘芳亮等人都是心腹旧部,但离别之时,都是显的异常的感动,甚至因为李自成还称呼他们的表字而觉得惶恐不安。

    等三将离开,李自成才向身后的宋献策笑道:“左营此去,士气高昂,必定能扫清太原以南的地方。”

    “大元帅所说甚是,”宋献策在马上弯了弯腰,笑道:“太原其实也无兵,巡抚蔡茂德只有三千府标兵,而且缺额缺饷,不过为了谨慎起见,还是先不直接攻打太原的好。”

    “嗯,军师所言极是。”李自成笑道:“先打下关中,拿下西安,然后大军直向山西,得太原后,再打宁武,经大同、宣府,下居庸关,北京就唾手可得了。”

    “天命已经在大元帅,此去必定无往不利,势如破竹。”

    “崇祯不会逃吧?”

    “他们彼此互相扯皮,我军如果行事迅捷,明年三月就可以到京师城下,那时候,崇祯恐怕还拿不定主意咧。”

    “如果关宁兵被调到京畿,恐怕也会很麻烦!”

    “不会,关宁兵有和山海关彼此支援,共抗东虏的重任,崇祯不会轻易调动,等他下定决心,吴三桂和关宁兵上下也会看看风色,我新朝数十万大军在京师城下,他又怎么敢贸然赶来?”

    “有理,有理!”

    李自成眉宇间已经是掩不住的得色,自崇祯十三年以后,他就一直在顺境,其间虽然有几场小败,但都无损于他的根本。

    现在麾下数十万大军,精锐也在十万以上,分成五营,派了心腹大将统领,等拿下关中,衣锦还乡之时,那又是何等的风光得意!

    在马背上一沉一浮,想起这十几年来的辛苦,多少次差点丧命,但坚持到现在,终于大功将成!

    “哼,崇祯也不是太坏,”他顺着自己的思路,向着宋献策道:“他若是肯降,我也可以给他一块封地,养他终老。”

    “大元帅仁心德意,果然是只有开国君王才有的胸襟气度!”

    宋献策明知道崇祯的性格绝不会投降,但他也知道,自从李自成称大元帅,并且杀掉罗汝才和贺一龙后已经不大能听得进逆耳的话,所以赶紧点头称是,连声答应。

    一时诸人都是无语,俱是看向遥远的北方,在崇山峻岭峰峦叠嶂之后,虽然相隔千里,但似乎只要将手一伸,就能把崇祯擒落马下。

    思想到得意处,李自成也是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