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
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
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 商鞅“变法图强”的理念和秦孝公锐意进取的想法不谋而合,之后商鞅又在大殿之上舌战群臣,驳倒了循礼守旧的反对派贵族,从而展开在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取得了卓越成效。
要想摆脱弱小的局面,秦国必须要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于是在军事上,商鞅大举改革,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商鞅建立了靠功劳说话的军功爵位制,不问出身,只要有实打实的军功,哪怕是奴隶也能得到升迁,也能得到房子和土地。
他将秦国的爵位分为了二十等,最低一等为公士,最高一等为彻侯,一个没有任何爵位的普通秦国士兵只要在战场上杀敌一人,便可获得公士爵位,从平民阶层变为贵族,而且国家还会根据军功和爵位发放相应的土地和房基地。
这一制度一经颁发,立刻引起了全国上下青壮年的热情,无数人踊跃参军,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很快就塑造出了一支威震天下的强大军队。” 张柒峰一口气把战国到秦一统说了个遍
“二哥,我说了这么多,你还不懂吗,宏渊不能在偏居一隅了,当今又是一个大争之世,我们只有变法图强,才可自保不被亡国啊!”
“你,你,你”张振朝气的说不出话来
张柒峰接着说道:“我在一艘商船上听说,山东六国,最近又开始准备新的变发了,可咱们宏渊呢?还是老样子,二哥,你也不想想,咱们都多久没有派游学士子去山东六国学习了。”
张振朝冷哼一声坐下:“你这次回来,就是为了在父王的寿宴上气父王的?” “这是什么话,我这次回宫,是因为我找到了一位法家大才,只是那位先生还没到庭尧,按马车的速度推算,四五天后就应该到了。”
张振朝用着同情的目光看着自己这个傻弟弟:“法家三派:法、术、势,早在秦末消亡殆尽,就在侥幸存活下来的,也不可能轻易露面,唯一还有法家的知识的也就是杂家了,你怕不是被人骗了,传出去叫人耻笑,堂堂宏渊三公子,连诸子百家都分不清。”
张柒峰两手一摊:“不,那人真是法家”
这时候几个仆从端着冒着热气的菜呈上来,放到几案上,旁边还有几坛酒。
张柒峰解释道:“我星夜兼程,车马劳顿,可是好几天没吃上一顿好的了,二哥,咱们边吃边聊。”说罢,从一个鼎中拿起一块肉就放进嘴里咀嚼,汤汁充分的在嘴里游动,纯香四溢,火候刚刚好。 “不错,不错,这庖厨真不错,比我我在外面吃的做的好多了。”
“废话,这是宫里的御厨”
张柒峰嘴里嚼着肉,含糊不清道:“二哥,你也来一口”
“我没心情吃,你接着说”
“哦,那人给我说,商君的军功爵有两点最为重要 其一:“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这就是说凡立有军功者,不问出身门第、阶级和阶层,都可以享受爵禄。军功是接受爵禄赏赐的最必要条件。
其二:“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这是取消宗室贵族所享有的世袭特权,他们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仅凭血缘关系,即“属籍“,就可以获得高官厚禄和爵位封邑。
对了,说道爵位,咱们宏渊现在可是一片混乱啊,有的时候按周朝来,有的时候按楚国的来,真想不通,这是在做什么。”张柒峰说道。
“变法,变法,哪一次变法不是血流成河,三弟,你要知道,宏渊现在可是灾祸、匪患不断,这些尚未根治祛除,何谈变法?”
“我这次回来,便是为了这事来的,我请的那位先生,堪称再世商君,他有治宏渊之策,只要引荐给父王,居要职,则大事可图!”
两人正要继续聊下去,一位老奴慢慢悠悠的从外面走过来:“二位公子,王上召你们过去。”
……
秦二十级军功爵制共分二十级,分别为:一级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良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
爵位有五: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上为世袭贵族。士之后为庶人。
人有十等:王、公、大夫、士、皂、舆、隶、僚、仆、台。皂以下是庶人和奴隶。
卿:上卿、亚卿。在齐国,孟子做过卿,是当时齐的三卿之一。
大夫:长大夫、上大夫、中大夫等。楚的最高爵位叫执珪。
据说,楚国通缉伍员时曾规定“得五(伍)员者,爵执圭,禄万担,金千镒”(《吕氏春秋·异宝篇》)。
昭阳曾“官为上柱国,爵为上执珪”(《战国策·齐策二》),景翠也是“爵为执珪,官为柱国”(《战国策·东周策》)。
汉中之役,楚的“通侯、执珪死者七十余人”(《战国策·楚策一》)。庄辛曾被封为阳陵君,爵为执珪(《战国策·楚策四》)。此外楚国还设有五大夫(《战国策·楚策一》)、三闾大夫(《楚辞·渔父》)等官爵。
大夫:长大夫、上大夫、中大夫等。
楚的最高爵位叫执珪。据说,楚国通缉伍员时曾规定“得五(伍)员者,爵执圭,禄万担,金千镒”(《吕氏春秋·异宝篇》)。
昭阳曾“官为上柱国,爵为上执珪”(《战国策·齐策二》),景翠也是“爵为执珪,官为柱国”(《战国策·东周策》)。汉中之役,楚的“通侯、执珪死者七十余人”(《战国策·楚策一》)。庄辛曾被封为阳陵君,爵为执珪(《战国策·楚策四》)。
此外楚国还设有五大夫(《战国策·楚策一》)、三闾大夫(《楚辞·渔父》)等官爵。
第一级:公士
公士,爵位名,是官之士,公家之士。公士是秦、汉二十等爵最低一级。有此爵之民,仍需要服役,只是身份略高于无爵的人。
第二级:上造
上造是秦、汉二十等爵的第二级,高于公士,单仍需服役,上造爵位,可得两个住宅,配三头牛,蓄隶两人。
第二级上造的岁俸是一百石。
第三级:簪枭
簪枭是秦二十等爵的第三级,仍需服役,公元前186年汉代的《田律》和《户律》规定,簪枭爵位可得田三顷,住宅三个。
秦代竹简表明:在军中,每顿吃的饭菜根据爵位不同而不同,簪枭可有精米一斗、酱半升、菜羹一盘、干草半石。
第三级簪枭的岁俸是一百五十石。
第四级:不更
不更是秦、汉二十等爵的第四级,有这个爵位的人,可免充轮流服役的兵卒,其他仍需要服役。
第四级不更的岁俸是二百石。
第五级:大夫
大夫是秦、汉二十等爵的第五级,它在古代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因此为一般官员的通称。第六级:官大夫
官大夫是秦、汉二十等爵的第六级,汉代《田律》和《户律》规定官大夫可得田七顷,住宅七个。
第六级官大夫的岁俸是三百石。
第七级:公大夫
公大夫是秦、汉二十等爵的第七级。秦朝时期民爵公大夫以上的人,见到县令、丞揖而不拜。
汉高祖令七大夫以上均有食邑,文帝后,第九级五大夫为高爵,可免服役,公大夫仍需服役。
第七级公大夫的岁俸是三百五十石。
第八级:公乘
公乘是秦、汉二十等爵的第八级,因为可以乘公家的车,所以称为公乘。
秦、汉初期,从第七级公大夫起即为高爵,文帝后,公乘一下仍需服役,东汉明帝规定:赐民爵不得超过公乘。
第八级公乘的岁俸是四百石。
第九级:五大夫
五大夫是秦、汉二十等爵的第九级,汉文帝后,五大夫以上为高爵,可免服役。
第九级五大夫的岁俸是五百石。
第十级:左庶长
左庶长是秦、汉二十等爵的第十级。
商鞅变法前秦国有四种庶长,分别是:大庶长、右庶长、左庶长、驷车庶长。这四种都既是爵位又是官职。左庶长可由非王族大臣担任。
商鞅变法后秦国官制效仿中原变革,行开府丞相总摄政务,各庶长便虚化为军功爵位,不再有实权。
第十级左庶长的岁俸是五百石。
第十一级:右庶长
右庶长是秦、汉二十等爵的第十一级。商鞅变法前秦国四种庶长之一。既是爵位又是官职,右庶长为王族大臣领政。
第十一级右庶长的岁俸是五百五十石
第十二级:左更
左更是秦、汉二十等爵的第十二级。更是指更卒,轮流服役的士卒,左更与中更、右更均以更卒之将为爵位名。
第十二级左更的岁俸是六百石。
第十三级:中更
中更是秦、汉二十等爵的第十三级,其爵位处于左右庶长和大少上造之间,商鞅改革前是职爵一体,是九卿中第二,地位显耀。
第十三级中更的岁俸是六百五十石。
第十四级:右更
右更是秦、汉二十等爵的第十四级,其爵位处于更级之中最大,仅次于少上造的高等爵位,在商鞅改革前是职爵一体,是九卿中第一,地位显耀。
第十四级右更的岁俸是七百石。
第十五级:少上造
少上造是秦、汉二十等爵的第十五级,战国初期为秦最高官职大上造的副职,掌握军政大权,同时又是爵名,自从秦惠王设立相国掌握军政大权后,主要用作爵名,汉代沿用。
第十五级少上造的岁俸是七百五十石。
第十六级:大上造
大上造是秦、汉二十等爵的第十六级,秦孝公时期是秦国国内最高官职,掌握军政大权。
秦惠王十年(前328年)仿效中原诸侯国制度设立相国一职掌握军政大权后,主要用作爵名,沿用至汉朝。
第十六级大上造的岁俸是八百石。
第十七级:驷车
驷车是秦、汉二十等爵的第十七级,驾四马之高车。第十七级驷车的岁俸是八百五十石。
第十八级:大庶长
大庶长是秦、汉二十等爵的第十八级,仅次于彻侯和关内侯。
商鞅变法前大庶长既是爵位又是官职。大庶长赞襄国君,大体相当于早期丞相。
第十八级大庶长的岁俸是九百石。
第十九级:关内侯
关内侯是秦、汉时期设置的,是二十等爵的第十九级,有其号,无国邑。
一般是对立有军功之将的奖励,封有食邑多少户,有按规定户数征收租税的权利,可以世袭。南北朝时期沿用,仅成为爵位的一种品级。
第十九级关内侯的岁俸是九百五十石。
最高级:彻侯
彻侯是秦、汉二十等爵的最高级,汉武帝时期因避讳皇帝名讳,改名为通侯,后面又改为列侯,金印紫绶,有封邑,得食租税。魏初入汉制,咸熙元年改行五等爵制。
汉朝初期列侯封邑,大的万户,晓得五六百户。封邑一般为县,东汉初有封四县者,小者为乡或亭。
法家三派:
法家三派分别为商鞅主导的法治派,申不害的术治派和慎到的势治派。
他们的区别有:
1.治国变法的具体方略不同:势治派强调加强统治者(领导层)的权力而推行变法;术治派强调统治者必须以帝王之术来控制手下以达到巩固自己权威的目的;而法治派强调绝对的法治,即凡事依法而行。
侧重点不同:法治派重法、势治派重势、术治派重术。法是指健全法制;势指的是君主的权势,要独掌军政大权;术是指的驾御群臣、掌握政权、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